Wednesday, February 29, 2012

又來了 小行星 30年後撞地球



科學家現正密切觀察一個或會在三十年後影響地球的小行星。

該石編號為2011 AG5,闊140米。科學家估計它將在 2040年接近地球,正研究怎樣把它撥離地球的軌道。二月在維也納一個國際太空會議,這小行星正是討論議題之一,而聯合國一個行動小組,正商討這石於 28年後撞向地球的可能性。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20229&sec_id=15335&art_id=16113057&av_id=16113290

Sunday, February 26, 2012

科學家稱外星人無需地球資源 忽視人類存在


根據一項新研究,如果存在外星人,他們應該已經發現地球的存在,但我們為何一直遭到忽視呢?


如果存在外星人的話,他們應該已經發現地球的存在,但我們卻一直慘遭忽視。


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報道,美國佛羅裡達州灣岸大學數學家托馬斯-哈爾進行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如果存在外星人的話,他們應該已經發現地球的存在,但我們卻一直慘遭忽視。造成這種結果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我們沒有外星人需要的任何東西。哈爾表示:“我們或者是孤獨的,或者確有外星人存在,只不過對我們不理不睬。”

在1月初於波士頓舉行的美國數學協會會議上,哈爾公布了他的研究發現。對於外星文明需要多長時間准備資源和技術設備,離開家園奔赴另一顆恆星,他進行了保守估計。即使所乘坐的飛船速度一直保持在光速的百分之一,外星人抵達最近恆星也需要大約500年。另一個500年,他們建造新的太空飛船,再次開始太空旅行。計算結果顯示,如果存在外星人的話,即使從銀河系內最古老的恆星系統出發,他們到了今天也應該發現地球的存在。哈爾說:“他們可能與我們擦肩而過,又或者只在自己所在的恆星系統周圍活動。”

我們之所以未被列入星系際版的Trip Advisor(全球最大最受歡迎的旅遊社區,也是全球第一的旅游評論網站)或者《Lonely Planet》(一本旅行指南)名單之上有很多原因,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我們並沒有外星人需要的任何東西。哈爾說:“任何地外古代文明的生物都不可能像我們通常認為的那樣,他們不需要地球這樣的星球,不需要前往地球,偷走我們的水資源。太陽系之外存在大量水,那裡的引力並不強,他們能夠獲取自己需要的資源。另一種可能性是,現代地外文明一直遵循很久以前設定的航行路線,這些路線恰好繞開地球。”

哈爾指出,不管出於何種理由導致地球被外星人忽視,如果外星人真的存在,他們沒有理由不知道我們的存在。在等待外星人造訪地球的同時,我們也借助太空望遠鏡積極尋找外星人的蹤跡,例如美國宇航局的開普勒望遠鏡,能夠探測環繞其他恆星運行的行星。

人類所在的地球擁有大約50億年歷史,並且已經掌握了類似開普勒望遠鏡這樣的技術,對於外星人來說,他們再需要1000萬年時間便可擁有超越人類的技術。他說:“我相信,如果一顆系外行星上存在智能生物,他們能夠探測到地球,僅僅是地球大氣層中的含氯氟烴就泄漏了我們的存在。”含氯氟烴是一種通常存在於制冷劑和氣霧劑中的化合物,暴露在紫外線下時會釋放出氯原子,並且能夠侵蝕地球的臭氧層。

美國明尼蘇達州大學物理學家伍德茲-哈雷撰寫了一部展望搜尋地外生命前景的著作。他指出:“我們對生命如何在地球上起源還沒有徹底了解,即使外星生物盯著我們的臉,我們也不可能將他們認出來。我認為存在三種假設。生命較為罕見,我個人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合理的解釋;生命不可思議,你每次遇到的生物都可能會與你上次看到的截然不同;生命是無趣的,這意味著你會發現與地球生命非常相似的外星生物。我們當前用於搜尋地外生命的技術還不夠發達。我認為這三種假設均有可能性,但絕大多數證據更支持第一種假設——人類是宇宙中的罕見文明。”

http://tech.sina.com.cn/d/2012-02-02/08086676740.shtml

Wednesday, February 22, 2012

印度發現神秘蛇狀兩棲物種



它們不是蠕蟲或者蛇。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它們是生活在泥土中的無足兩棲動物,而且對於科學來講完全是新物種。

圖片顯示的是生活在印度東北部的一只動物守護著它的一窩卵,這種動物是屬於被名為蚓螈的神秘動物群體,也是六大待鑒定新物種之一。更重要的是,根據《皇家學會學報》公布的發現結果,這些新發現的小動物完全代表了一個新的兩棲動物科目,而科目在科學命名規范上高於屬和種類的等級。研究團隊給新物種命名為Chikilidae (“Chikila”屬於一個以蚓螈命名的當地部落),這個新物種最近的親緣關系生活在7000多英裡(11265千米)遠的非洲熱帶。



一只之前未知的印度蚓螈在德裡大學兩棲動物生物學家Sathyabhama Das Biju的實驗室中看護它的一窩卵。Biju和他的團隊非常驚奇的發現這個新命名物種的雌性Chikila fulleri,盤繞在發育中的後代周圍持續保護它們長達三個月。Biju說:“在接近95天的時間裡雌性一直不吃不喝的守護它們的卵,而且一直都是雌性守護著卵。”研究團隊聲稱在兩棲動物種子這種程度的守護非常罕見。



泥濘巢穴中的一窩卵對於研究團隊來說是埋藏的寶藏,他們花費了五年的時間在整個印度北部超過250個位置挖掘尋找蚓螈。S. D. Biju解釋說:“尋找這種隱藏的物種包括許多的挖掘工作。”他團隊中的科學家們分別來自德裡大學、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和比利時自由大學。他接著說:“由於它們在大自然中挖洞而且很隱蔽的露面,在泥土上面很難看到它們。總共花費了超過2000個小時在熱帶林下灌木叢中挖掘,發現了大約六個待鑒定的新物種,其中三種現在已經得到鑒定。”



最新發現物種Chikila fulleri的胚胎顯示出它半透明卵內部的微觀細節。同樣可見的是胚胎的白色卵黃供應部分,為無足兩棲動物提供足夠的營養成長為微小成熟體破殼而出。(大多數兩棲動物在它們早期的發育中都經歷過蝌蚪一樣的游泳階段)。眾所周知的是一些幼小的蚓螈孵化之後在它們母親的皮膚上進食。然而這樣的行為目前還未在這種新發現的印度物種中發現。



根據發現這個新熱帶物種的研究團隊所說,諸如這些新孵化的印度蚓螈幼體面臨著未知的未來。Biju說:“這個新發現的科目的居住范圍局限於印度東北部,由於刀耕火種農業的發展它們的棲息地變得越來越支離破碎。我們正在無情的毀壞它們的棲息地,沒有表現任何的仁慈。我希望這個新家族將來能成為生存在這個區域的旗艦動物。”



在CT掃描的基礎上建立的一張頭骨三維圖為科學家們揭開了內部特征,科學家們目前已經從印度人自己獨立的家園中找到了多達六種新發現的物種。研究團隊聲稱,同蛇形兩棲動物在頜骨、鼻子和眼部結構的細小差別表明這個新科目屬於一個古老的家族,它們最近的親緣關系生活在非洲。DNA證據表明這個印度群體是從 1.4億多年前的其它蚓螈物種中分離出來的。

http://tech.qq.com/a/20120223/000100.htm

種子冰封 3萬年 重生開花


俄羅斯科學家成功將一顆有3萬多年歷史的種子培植至開花結果。美聯社


冰封逾30,000年的植物種子重生!俄羅斯科學家成功令一顆由西伯利亞永久凍土出土的果實種子發芽生長,長成一棵開了白花的小樹苗,創下至今重生最古老種子的紀錄。科學家形容這次成功是一項突破,證明生物組織可冰封保存數萬年不壞,為他日令冰河時期哺乳類動物重現人間奠下基礎。

俄羅斯科學學院研究員吉利申斯基(David Gilichinsky)和亞希娜(Svetlana Yashina)領導的小組前日(周二)發表研究報告,指他們數年前在西伯利亞東北部科雷馬河(Kolyma River)下游河岸地底,發現了70個松鼠冬眠洞穴,當中有數千顆屬於不同植物的果實,洞裏還有一些被吃過的果實。

果實埋西伯利亞永久凍土

所有洞穴都在現今地表20至40米以下的永久凍土,平均溫度只有-7℃,位處的地底層還可發現來自晚更生世代(Late Pleistocene Age,13萬至1萬年前)的大型哺乳類動物骸骨,包括長毛象、披毛犀牛、犎牛、馬、鹿等動物。碳-14年代測定法證實,洞穴中的果實約有31,800年歷史。

科學家嘗試令當中一種草本植物Silene Stenophylla重生,直接培植較成熟的果實但不成功,於是改變策略,轉為利用水果中一種「胎盤組織」的果實成份,放在盤中培植,配合溫度和光線的控制,一年後成功令種子復活,長出小樹苗和開花。這品種的植物現時在西伯利亞東北部地區仍然可見,兩者雖相隔數萬年但仍極度相似。

亞希娜說:「這植物生長得很好,適應力強。」研究小組將繼續研究,嘗試培植更多其他史前品種的植物種子。

今次培植成功,遠遠超越了之前重生最古老種子的紀錄。之前重生的最古老種子,是在以色列死海發現、有2,000年歷史的棕櫚樹種子。

科學家指出,年代這麼久遠的種子仍可生長成樹,很大程度是因為永久凍土猶如一個巨型冷藏庫,那些冬眠洞穴很快就被冰封,沒有水浸入、跟地面完全隔絕,多年來一直沒有融化,防止了凍土退化(permafrost degradation)情況出現。

冰河時期動物有望復活

有份參與研究的科學家古賓(Stanislav Gubin)說:「那些松鼠在冰封的土地挖出跟一個足球差不多大小的洞穴。先放了乾草,再加上動物皮毛,建造完美的貯存庫,是天然的冷藏庫。」

英國千年種子銀行的專家指,今次研究成果證明了高等植物強大生命力的最極端例子,不止有助揭開生命進化的面紗,還有助科學家了解地球環境變遷的過程。古賓更認為,研究結果證明生物組織可冰封保存數萬年,足以為他日令冰河時期哺乳類動物重現人間奠下基礎。他說:「我們若是幸運的話,甚至可以在洞穴中找到冷藏了的松鼠組織,有助研究培植遠古哺乳類動物。」

法新社/美聯社/英國《每日郵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20222&sec_id=15335&art_id=16091483&av_id=16092698

美存在真實『藍精靈』 奇特隱性基因因遺傳所致


福格特藍精靈家族:由於近親結婚生育,美國肯塔基州東部一個偏遠地區存在著一支“藍精靈家族”


真實性:福格特家族所生活地區較偏遠,世代與鄰居結婚生育


高鐵血紅蛋白血癥是一種隱性基因,因此藍臉人的概率非常低


在阿帕拉契山脈隱居著一支罕見的“藍精靈家族”,當人們最初看到此信息時都會認為這可能是一場騙局而已。但事實上的確存在著擁有藍色面孔的人,他們患有一種罕見的基因遺傳病。

藍精靈家族的歷史起源於19世紀初期一個美國肯塔基州東部偏遠隔離地區家庭,基因根源來自於一個法國孤兒,他生育的兒女中出現了藍色皮膚。之所以出現藍色皮膚是由於隱形基因結合、近親婚育的結果,此後這個家族的部分後代就繼承了藍色皮膚基因。曾困惑人們多年的藍精靈家族拍攝的早年全家福照片現已得到正確的科學解釋。

這個19世紀初的法國孤兒是馬丁-福格特,他於19世紀初定居生活在肯塔基州東部地區,他與紅發美國女子伊麗莎白-史密斯結婚組建了一個家庭,伊麗莎白的皮膚呈現蒼白色,他們的結合形成了一種基因突變,最終導致他們的後代出現藍色皮膚。

看福格特家族的全家福照片,人們會第一反應認為這是經過Photoshop處理過,或者是模擬兒童動畫片《藍精靈》中的藍色皮膚小精靈角色,但是經過科學鑒定分析表明該照片是完全真實的。

這種全身皮膚呈藍色的群體是患有高鐵血紅蛋白血癥,此病可以減少患者血液中的氧氣含量。因此,他們的血液通常會比其他人群更暗一些。因為福格特家族生活在相對隔離的肯塔基州地區,他們與鄰居家庭世代近親結婚,最終導致他們的基因庫較純,從而家族後代出現高鐵血紅蛋白血癥患者幾率較高。

1958年,首次發現福格特藍精靈家族,當時一位藍臉人叫做盧克-康布斯,他送自己的妻子前往肯塔基州大學醫學院就診,然而當康布斯一進入醫院,反而他成為了醫生的關注焦點。1974年,查爾斯-貝倫記錄稱,康布斯的膚色非常藍,就像夏日裡路易絲湖水的顏色一樣。

除了藍精靈家族成員皮膚是藍色之外,福格特家族後代再沒有其它嚴重的疾病。1980年,有人進行實驗顯示當飲用一種化學溶液時皮膚就會變藍,由於液體的擴散性,飲用化學溶液的藍臉人僅能持續1天時間,如果他要保持一直藍皮膚,就得每天堅持飲用化學溶液。

目前肯塔基州東部地區人口數量遠大於19世紀初期,隨著福格特家族新增添更多的基因,出生藍皮膚的後代幾率逐漸降低。也就是說,存在至今的隱性高鐵血紅蛋白血癥從統計學意義上已無關緊要了。護理醫師露絲-彭德格拉斯稱,這些“藍精靈”並不是病態,只是看上去比較怪異而已,他們都是正常健康人群。

http://it.sohu.com/20120220/n335230667.shtml

Tuesday, February 21, 2012

科學家發現外星人『燈塔』 神秘信號持續達72秒

據國外媒體報道,一位天文學家花費了30年來尋找一個太空發射器的來源,他認為這個太空信息發射器是迄今發現的外星人最有效證據,信號發射來自一個星際“燈塔”。


這個神秘太空信號記錄於1977年8月15日23點16分,當時美國俄亥俄州一個射電望遠鏡掃描凝視人馬星座時意外地發現這個信號,該信號持續了72秒。


迄今發現最有效證據外星人存在的信號證據,可能來自於一個星際“燈塔”


自從1982年開始,羅伯特-格雷(Robert Gray)就開始置疑一個神秘的太空信號,從一個射電望遠鏡中探測到一個神秘光點,此前從未看到過這樣的神秘現象。格雷最新撰寫一部新書指出,他試圖恢復這些信息,認為它來自於一個外星人“燈塔”。

這個神秘太空信號記錄於1977年8月15日23點16分,當時美國俄亥俄州一個射電望遠鏡掃描凝視人馬星座時意外地發現這個信號,該信號持續了72 秒,並以“哇噢!太空信號”而命名,由於搜尋地外文明計劃(SETI)的研究員傑裡-埃赫曼(Jerry Ehman)對該信息持懷疑態度,只是簡單地打印記錄下來而已。

這個太空信號在其“背景噪音”中具有起伏波段,恰恰就是外星人獵人所要尋找的。目前,研究人員認為這是星際“燈塔”釋放的射電信號,頻率大約是1420MHz,這是氫氣的波動頻率,宇宙中最為常見的分子。

人們多數認為這個太空信號在傳遞一個信息:我們在這裡!你呢?這段信號的頻率是1420MHz。但是基於廣袤的太空區域,搜尋地外文明計劃利用無線電接收器來掃描太空,這意味著他們掃描每個太空區域僅能用幾秒時間。

他們計算假定在任何時間他們可能發現一個外星人“燈塔”或者廣播,到時他們將必須勘測並發現它。

格雷是一位貿易經濟學家,同時他也是一位“外星人獵人”,他認為常規的外星人“燈塔”搜索方法總是存在傳輸誤導。像這樣的太空信息發射器需要巨大的能量來維持,相當於成千上萬個地面發電站。他說:“外星人可能使用一些成本更低廉的策略,進行短暫周期性廣播,掃描燈塔光束,或者其他方法。”

http://tech.qq.com/a/20120221/000072.htm

Sunday, February 19, 2012

閃藍光 大隕石墜美國



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的夜空,上周一凌晨 2時,有一個發出神秘藍光的巨大物體從天上墜地,並發出巨響,居民以為有不明飛行物體(UFO)入侵,紛紛報警。

物體墜地爆炸引起大地震動,令格林維爾縣多幢房子搖晃,把居民嚇醒。斯塔布斯說:「我以為有外星人入侵,那些藍光亮得很。」消防員到場後查看後發現應是隕石,沒收到傷亡或損毀報告。專家根據攝影機拍到的影像,指墜落地面的是一顆大隕石(上圖),下墜時發出的藍光(下圖),因為隕石中含有銅和氯化銅。

英國《星期日郵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20220&sec_id=15335&art_id=16085048&av_id=16085799

Thursday, February 16, 2012

美國前顧問稱:美前總統1954年曾會晤外星人


據披露,美國前總統德懷特-艾森豪威爾曾與外星人舉行3次秘密會面,艾森豪威爾於1953年至1961年擔任美國總統


一位前美國政府顧問聲稱艾森豪威爾曾在新墨西哥州的霍洛曼空軍基地與外星人會面


其他行星上一定有生命存在嗎?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前美國政府顧問蒂莫西-古德爆料稱,美國前總統德懷特-艾森豪威爾曾於1954年在新墨西哥州的一個偏遠空軍基地與外星人進行秘密會面。據說,艾森豪威爾和一些聯邦調查局官員曾下令向外太空發射所謂的“心靈感應信息”,與外星生物進行溝通。在新墨西哥州的霍洛曼空軍基地,雙方最終舉行會面,當時很多人見證了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

最近幾個月,陰謀論者一直在散布傳聞,聲稱當時的三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曾與外星人舉行秘密會面。講師和作家古德曾是美國國會和五角大樓顧問,他是第一位站出來披露此事的學術界人士。他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時事節目《Opinionated》主持人弗蘭克-斯金納採訪時表示,幾十年來,世界上很多國家的政府都經常與外星人接觸。“外星人曾與來自世界各地各行各業的數千人進行正式和非正式接觸。”

當被問及外星人為何沒有與奧巴馬總統等重要人物會面時,古德說:“我可以確切地告訴你,前總統艾森豪威爾曾於1954年在一些空軍基地與外星人進行3 次秘密會面,其中就包括新墨西哥州的霍洛曼空軍基地,當時很多人在場。”艾森豪威爾於1953年至1961年擔任美國總統,他堅信其他行星上一定有生命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位前美軍五星上將曾指揮歐洲的盟軍部隊。此外,他也是美國太空計劃的積極推動者。

據傳,艾森豪威爾於1954年2月與外星人舉行秘密會面,當時他對手下的官員說,自己到加利福尼亞州的棕櫚泉市度假。第一次會面的外星人長得有點像北歐人,在最終簽署的協議中,外星人被稱之為“外星灰種人”(Alien Greys)。古德稱:“我們知道90%的UFO(不明飛行物)目擊報告可以用普通的現象加以解釋。我相信全世界有數百萬人曾看到真實的UFO。”

根據2010年英國國防部公布的機密文件,溫斯頓-丘吉爾可能下令嚴守一起UFO目擊事件的秘密。這個UFO出現在英格蘭東岸上空,被皇家空軍的一架偵察機發現。當時正值二戰末期,這家偵察機完成法國或者德國上空的偵察任務,返回英國。據說,丘吉爾曾與艾森豪威爾商討如何處理此次UFO目擊事件。

http://digital.sina.com.hk/news/7/4/1/1182464/1.html

Wednesday, February 15, 2012

蘇格蘭深海或蘊藏“火冰” 足夠利用300年



據英國媒體2月8日報道,蘇格蘭政府高級官員及一些專家表示,蘇格蘭海域深處可能蘊藏一種被稱為“火冰”的新型神奇燃料。

他們推測蘇格蘭設德蘭群島西部海域蘊藏大量的、學名為甲烷冰的“火冰”,或許足夠開發利用300年。這種有點像冰凍果子露的物質,是以冰包甲烷的形式存在,專家們認為它可作為一種新的大型能源。

最初,人們以為這種神奇的燃料只存在於太陽系邊緣,不過後來在北極圈永久冰凍層和一些海床上都發現了它的蹤影。

英國能源部長查爾斯‧亨德裏表示,政府相信這種物質“可能”蘊藏於蘇格蘭海域,“蘇格蘭深水海域存在甲烷冰是可能的,但尚未被證實。目前並沒有任何商業技術可用於這種能源的開發,因此無法估計其儲量”。

英國赫瑞瓦特大學氣體水合物研究中心主任巴赫曼說:“甲烷水合物只能存在于1640英尺(約500米)深的海底,我們國家只有設德蘭西部海域有如此的深度,雖然我們還未發現任何甲烷水合物,但那裏還是可能蘊藏一些的,需要進一步調查。不過,我想說即使英國沒有甲烷水合物,我們也要發展這種技術。這注定將變成一個巨大的產業,不容忽視。”

據了解,日本專家已經開始嘗試在日本東南海岸鑽探,如一切順利,預計2016年就可進行商業性開發。並且,甲烷冰全球儲量據信高於其它所有礦物燃料之和。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tech/2012-02/10/c_122683047.htm

美火星計劃喊停 經費大削 被轟國恥



【明報專訊】美國總統奧巴馬兩年前才定下送太空人上火星為國家目標,但其2013年財政預算,卻變相讓美國的火星探索計劃胎死腹中,不僅大削火星探索經費四成,連與歐洲合作的機械車登陸火星計劃也被迫告吹,有美國專家擔心火星探索計劃將一蹶不振。但奧巴馬總體上未大減太空總署經費,只是改將資源投放在實用太空科技。

近年中國大張鑼鼓發展載人航天,爭取2020年派人登月,掀起一場太空探索榮耀之爭。美國政府原本也提出再派人登月,但在債台高築下,奧巴馬最終放棄計劃,揚言美國目光會放得「更遠」,爭取2040年派人到火星。

專家憂火星探索一蹶不振

但根據奧巴馬的最新預算案,太空總署的天體科學預算,將減少21%至12億美元,至於投放於火星計劃的經費,更將由5.87億美元減至3.61億美元,減幅近四成,太空總署將要擱置原定與歐洲合作的探索火星任務。

美歐太空總署2009年曾同意,分別出資14億和12億美元,冀於2016年先送一個軌道探測器往火星,再於2018年送探索車登陸火星。不過,太空總署周一表示,因要量入為出,所以必須作出「艱難抉擇」,但仍揚言將重整火星計劃,冀於2018至2020年間派機械人重探火星。

資源集中實用太空科研

不過,天體研究專家奈爾(Bill Nye)說﹕「我們擔心星體探索計劃一旦喊停,便難再重新啟動。」曾任太空總署火星計劃首任總監的哈伯德(G. Scott Hubbard)說﹕「這真的是科學的悲劇,我認為是國家羞恥。我們實際上在扼殺近十年一大成功的探索項目。」

在資源有限下,美國太空科研似乎轉趨「實用行先、面子行後」。事實上,太空總署新財年經費仍達177億美元,僅較去年預算少5900萬美元(不足1%),其中有關載人航天和太空技術方面,更分別增撥6%和22%,總署將加緊開發強力運載火箭,以及鼓勵私企為取代去年退役的穿梭機開發新飛船。

http://hk.news.yahoo.com/%E7%BE%8E%E7%81%AB%E6%98%9F%E8%A8%88%E5%8A%83%E5%96%8A%E5%81%9C-%E7%B6%93%E8%B2%BB%E5%A4%A7%E5%89%8A-%E8%A2%AB%E8%BD%9F%E5%9C%8B%E6%81%A5-003428130.html;_ylt=Avo0i3xppsAOt9kbSNXL433CVsd_;_ylu=X3oDMTRha2ZtYW9jBG1pdANTZWN0aW9uTGlzdCA4dSB3b3JsZCBwaWNrBHBrZwNlMzYyMmQyMi1jNzc4LTNmYjAtYjUwMC1hYmJjZTFlZWMyY2UEcG9zAzQEc2VjA01lZGlhU2VjdGlvbkxpc3QEdmVyA2QyM2NjY2YwLTU3NmMtMTFlMS1hZmQ4LTJhZjIyMjgzYjZjNg--;_ylg=X3oDMTNiOTJoanRmBGludGwDaGsEbGFuZwN6aC1oYW50LWhrBHBzdGFpZAM2OTlkMmIyYi1kMzhhLTNiZDMtOThjYy1hYjUwYzAyMDhiYTEEcHN0Y2F0A.Wci.mam3znkrDnkIMEcHQDc3RvcnlwYWdlBHRlc3QD;_ylv=3

Tuesday, February 14, 2012

增強大型強子對撞器 解粒子謎



(路透日內瓦13日電)尋覓「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多時的科學家今天決定,將增強大型強子對撞器(LHC),試圖在今年證明這種次原子粒子是否存在。希格斯玻色子據信在創造宇宙上扮演關鍵角色。

鄰近日內瓦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研究中心,希望在2012年底大型強子對撞器(LHC)進行長期關閉進行升級前,證明快速散佚在宇宙中的隱形「希格斯力場」(Higgs Field),究竟存在與否。

CERN發言人吉里斯(James Gillies)說:「這意味將有更多希格斯玻色子,且速度愈快。」英國物理學家希格斯(Peter Higgs)在1964年提出希格斯玻色子存在的假說,但未獲證實。

根據這項理論,希格斯玻色子具有質量,而且是形成星星、行星與生命等物質的質量之源,亦為宇宙組成之磚。

CERN表示,將把LHC中兩個加速管中的能量對撞從3.5TeV(Tera Electron Volt,兆電子伏特)提升至4TeV,科學家將從每天數千萬次的撞擊中得到3倍以上的數據。中央社(翻譯)

http://hk.news.yahoo.com/%E5%A2%9E%E5%BC%B7%E5%A4%A7%E5%9E%8B%E5%BC%B7%E5%AD%90%E5%B0%8D%E6%92%9E%E5%99%A8-%E8%A7%A3%E7%B2%92%E5%AD%90%E8%AC%8E-044600039.html

Sunday, February 12, 2012

西伯利亞過河片段曝光 史前長毛象現身?



史前巨獸長毛象(下圖)在 1萬年前絕種,但俄羅斯一名工程師去年夏天到西伯利亞偏遠地區考察時,竟拍到一隻外形酷似長毛象的生物過河片段(上圖),引起網民熱烈討論。

片中所見,一隻外形酷似大象的巨獸,身上看來長滿紅褐色長毛,正緩緩涉水渡河,但因距離頗遠,加上畫面模糊不清,實在難辨真偽。專研究超自然力量的作家科恩就指,西伯利亞是一個廣大地區,尚有很多地方未開發,發現一些在其他地方已滅絕的品種不足為奇,然而是否真的存在史前長毛象則難說得很。

網民對這隻疑似長毛象生物,普遍持否定態度,有人指影片造假,也有指拍片者是故意拍得這麼差,令人看不清楚,更搞笑說片中是「一隻長耳朵的狗咬着牠的玩具」。英國《每日郵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20211&sec_id=15335&art_id=16061014&av_id=16061614



暗殺陰謀 「教宗年內逝世」 梵蒂岡斥流言 專家﹕密函揭教廷權鬥



【明報專訊】意大利一份報章刊登了一封匿名教廷「極度機密」信件,披露一名樞機主教訪問中國期間表示,教宗本篤十六世(Pope Benedict XVI)將於12個月內逝世,並點名提到米蘭大主教斯科拉樞機(Cardinal Angelo Scola)將會接任,雖然教廷否認報道,但分析家指信函已掀起梵蒂岡權鬥陰謀風暴。

意大利《每日報》(il Fatto Quotidiano)指,巴勒莫大主教羅密歐樞機(Cardinal Paolo Romeo)去年11月前往中國祝聖梵蒂岡認可主教時,向意籍商人和中國天主教神職人員預言,現任教宗將在12個月內去世。報道引述現場一人表示,從羅密歐樞機發表消息時的堅實態度,懷疑教廷出現暗殺陰謀。

德文文件證「提防暗殺」

專家分析,暗殺之說應屬子虛烏有,但不排除檔案是梵蒂岡內部權鬥的一部份。這說法得到一分日期標示為去年12月30日的文件證實。《每日報》聲稱文件以教宗母語德文寫成,方便德籍教宗閱讀,同時萬一文件意外泄漏時,梵蒂岡中人也未必察覺得到。檔案警告教宗提防「暗殺陰謀」,引述羅密歐樞機宣稱下一任教宗會是意大利的現任米蘭大主教斯科拉樞機。報道又稱,羅密歐樞機提到教宗極度不滿梵蒂岡第二號人物、國務卿貝爾托內樞機主教(Cardinal Tarcisio Bertone),二人正展開激烈權鬥。

文件提到教宗屬意斯科拉樞機接任,認為他在個性與神學觀點上均與自己相似,去年6月將他從威尼斯宗主教提拔為米蘭大主教,正是為其繼任鋪路。報道指,該文件透過一名哥倫比亞資深樞機傳達至梵蒂岡國務卿和教宗秘書,甚至得到教宗關注討論。報道又指,文件擁有梵蒂岡的章印,顯示文件真確。

點名繼任人 不滿教廷國務卿

不過,羅密歐樞機指報道中提到有關他的言論「缺乏根據」,而梵蒂岡斥責報道為「不值一哂的流言」,但沒有否認檔案的存在。

專家也相信,謀殺計劃不可信,但懷疑此消息志在掀起教廷內部政治風波。貝爾托內樞機和斯科拉樞機均被視為下任教宗熱門人選。有分析指,這份文件的出現,有可能是梵蒂岡內部權鬥中意圖迫退貝爾托內樞機的一步棋,亦可能是要令斯科拉樞機成為眾矢之的,打擊其當選教宗的機會。

專家:內部權鬥的一步棋

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John Paul II)1981年曾被行刺重傷,當時矛頭指向蘇聯和保加利亞特工,未有懷疑認為與權鬥有關。

http://hk.news.yahoo.com/%E6%9A%97%E6%AE%BA%E9%99%B0%E8%AC%80-%E6%95%99%E5%AE%97%E5%B9%B4%E5%85%A7%E9%80%9D%E4%B8%96-%E6%A2%B5%E8%92%82%E5%B2%A1%E6%96%A5%E6%B5%81%E8%A8%80-%E5%B0%88%E5%AE%B6-%E5%AF%86%E5%87%BD%E6%8F%AD%E6%95%99%E5%BB%B7%E6%AC%8A%E9%AC%A5-211808734.html

Thursday, February 9, 2012

冰島巨蛇怪物河道浮游



一名業餘攝影師在冰島東部河流,拍到恍如巨蛇般的怪物(圖),有人認為這就是當地傳說中的凶兆怪物。

冰島早於 1345年已有傳說指拉加爾河有一條怪物叫「拉加爾河大蟲」,牠本是一條小蟲,後來一位女孩把小蟲放在金指環上種金,豈料小蟲變成大蛇,女孩大驚,把指環和巨蛇扔入河中,巨蛇在水中生長,終變成巨型水怪。有說牠最少長 91米,有說牠如伏加爾河般長 30公里,身體多處隆起,有時會在陸地休息或滑行,看見牠是兇兆。

片段在網上流傳後,普遍人都不信有水怪。有人覺得那只是一個破漁網被吹進河,河水結冰,及後融化,漁網便隨水飄。

英國《每日郵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20209&sec_id=15335&art_id=16054797&av_id=16055280



Wednesday, February 8, 2012

蜘蛛俠或將成真 核廢料中現變異恐怖蜘蛛網

據國外媒體報道,一位在美國核廢料處理設施工作的工人於上個月發現在放射性鈾廢料上出現奇怪的白色蜘蛛網。由於擔心它可能是由受到核輻射的“突變體”蜘蛛所結,目前科學家們正在進行調查。此情此景如同《蜘蛛俠》電影中出現的“怪異回聲”,彼得·帕克因此變身為蜘蛛俠。處理設施的工作人員此前從來沒發現在核廢料中存在白色的類網型材料串成的結構,它們可能隱藏於成千上萬的核廢料燃料棒等組件之間。


放射性鈾燃料組件上發現了奇怪的蜘蛛網


在核廢料堆中發現蜘蛛網可能意味著彼得·帕克(蜘蛛俠)將成為現實。隸屬於美國能源部的薩凡納河國家實驗室收集到了這些神秘的材料樣本,核設施防御安全管理委員會在一份報告中結論部分認為:這個神秘的網可生長,類似於一張蜘蛛網,從目前所觀察到的特徵上看,很可能是自然界中的生物產生的。


薩凡納河核廢料處理站儲存池


研究報告中對該樣本的具體特徵還無法完整描述,因為它太小,以至詳細的特徵還有待進一步評價。由於這個神秘的物體具有生長等已知特性,因此人們擔心核廢料可能會導致基因突變的“恐怖怪物”出現。這就如同電影《蜘蛛俠》中的主角彼得·帕克被一只核廢料實驗室中變異的蜘蛛咬傷,他從此之後成為超級英雄。

神秘的蜘蛛網發現於南卡羅萊納州薩凡納河核廢料清理設施,這是一座隸屬於美國能源部的佔地面積為300平方英里的核燃料處理站。任何生物如果進入核廢料處理中心的隔離水中,就很可能受到核輻射的作用,而處理站內的工人有著獨立的隔離裝置。在放射性鈾的作用下,受到核輻射生物就可能引發變異,形成 “新”的生物。

然而,並不是所有生物在受到放射性元素照射後一定會發生變異,天生的抗輻射有機體是存在的。比如,耐輻射菌就是地球上“天然”的抗輻射生物之一,還有諸如轉基因技術產生的菌體,也可以用來處理放射性核廢料。根據伊斯坦布爾大學前核工程專家奧斯曼·凱末爾·卡迪羅魯(Osman Kemal Kadirolu)認為:這就如同我們所知的那樣,在最不可思議的地方往往存在著生命,像大西洋中部火山生活著頑強的生命,可在水溫低於零攝氏度、壓力超過300個標准大氣壓環境下茁壯成長,亦或在海洋間歇泉周圍炙熱且高鹽度的條件下也存在著生命。

在堆砌核燃料組件的水池中具有一定的pH值和溫度,如果由微生物進入池中,那它們可能有機會生存下去。但是,在這些設備以及組件的周圍存在著很大的輻射強度,這將擾亂微生物正常的代謝,出現生命周期的改變。科學家確信情況還不會至於惡化到產生諸如日本恐怖電影中從日本海“鑽”出來的變異怪物。

該核廢料處理站儲存池四周砌有三英尺厚的混凝土牆,形成了17至30英尺深的空間,用於放置核廢料的架子由水封蓋,來自於國內和國外研究性質的核反應堆廢料都堆砌在架子上,其中包含著高濃度的濃縮鈾。薩凡納河國家實驗室的發言人考利克托(Will Callicott)在一封電子郵件中提到:國家能源局的官員們希望能收集到更多的變異樣本用於分析。不論它是什麼,看上去應該不會造成任務危害。

http://tech.qq.com/a/20120208/000081.htm

揭開地球能量收支不平衡之謎:剩餘能量存儲海洋


科學家們調用了美國宇航局“大地”(Terra)衛星搭載的“雲與地球輻射能量系統實驗”(CERES)設備近10年來的數據,涵蓋從2001年一直到2010年。科學家們嘗試從這些數據中找出地球大氣層頂層在這一時間段內存在的淨輻射平衡狀況。


雲在地球能量收支平衡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根據其不同的類型,它們可以幫助為近地面降溫或昇溫。這張畫顯示的是積雨雲,它會將近地面的熱量帶走,從而幫助地面降溫


一個由衛星專家和海洋學家組成的國際科學小組終於解決了困擾美國宇航局的一道難題:地球上多餘的太陽輻射哪裡去了?

就在兩年前,設在科羅拉多州的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發布了一份報告,他們發現衛星測量數據顯示地球的熱量收支不平衡,即地球接受到的熱量和全球海洋昇溫的幅度似乎並不合拍。

現在,美國宇航局似乎已經解開了這道謎題。研究人員們懷疑,他們之前採用的追蹤熱量從太陽抵達地球並被反射回太空全過程的方法是否存在錯誤?

於是,一個國際大氣和海洋科學小組決心解決這個問題:他們調用了美國宇航局“大地”(Terra)衛星搭載的“雲與地球輻射能量系統實驗” (CERES)設備近10年來的數據,涵蓋從2001年一直到2010年。科學家們嘗試從這些數據中找出地球大氣層頂在這一時間段內存在的淨輻射平衡狀況。隨後,他們又將這些CERES數據和地球大洋儲熱估算數據進行對比綜合,這些估算數據來自3臺獨立運行的海洋探測器。

他們的分析結果被包含在了一份由美國宇航局牽頭的論文中,這篇文章發表在了《科學》雜誌地球科學分冊上。在文章中研究人員們指出,當將觀測誤差考慮在內時,事實上這些海洋和衛星測量數據是吻合的。

參與這項研究的科學家利博(Loeb)說:“我們所做的事情之一便是重新對誤差作出更加精確的估算。當我們這樣做了之後,我們發現有關丟失能量的說法並無法得到數據的支持。”他說:“我們的數據顯示地球正在海洋中積蓄熱能,其速率大約是每平方米海面0.5瓦特,並且沒有顯示出減緩的跡象。這些額外的熱量最終將通過某種方式回到大氣中並導致地球昇溫。”

科學家們通常會同意這樣的說法,即由於溫室效應產生的大約90%的額外餘熱正被儲存在全球的大洋之中。如果這些餘熱被釋放回大氣,每平米0.5瓦特的儲熱將導致全球平均溫度昇高0.3攝氏度甚至更多。

利博表示這一發現表明在科學研究中采用多種測量手段收集數據的重要性,並且這一研究過程也顯示出持續對我們現有的追蹤地球能量流運行的方法進行改進的必要性。

http://tech.sina.com.cn/d/2012-02-02/07346676424.shtml

Unusual noise and UFO?! in Hong Kong (24th Jan 2012)



I kept hearing strange hums/blares/noises outside during my sleep but I didn't bother checking out what was happening until 3AM (it wasn't very loud when my windows were shut)

The dots, I don't know, I have no binoculars and my camera lens couldn't go far enough - just hope someone living closer would notice & upload a vid

An extra note: the weather has been unusually cold recently

http://youtu.be/NvB2xfW2vHg

Thursday, February 2, 2012

最新研究推翻原有理論 太陽起源再一度成謎


哈勃空間望遠鏡眼中壯觀的獵戶座大星雲,這是一個活躍的恆星新生區


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道,近期利用最新的3D電腦技術進行的一項模擬結果給了天文學家們當頭一棒,讓有關我們太陽系起源最有希望的理論突然之間變得搖搖欲墜。太陽系究竟起源於何方?這個問題再次成為一個難解的謎團。

一般認為像太陽這樣的恆星是和其它恆星一起形成的。這些恆星一起形成的星團或星群或逐漸擴散開去,此時恆星之間的距離會隨之增大,但是也有一些恆星之間的距離反而變得更加接近。而很顯然的,我們的太陽是單個的恆星,因此天文學家們推測太陽的起源有兩種可能:要麼是形成於星群之中,之後被踢了出去;要麼是它在大約45億年前和它最初的伙伴們逐漸因自然擴散而分離了。

梅西耶67(M67)是一個直徑約100光年的星團,天文學家們研究之後認為這裡正是當年太陽誕生的地方。這個星團中的恆星不但在大小,溫度和化學成分等方面和太陽非常相似,並且它離開太陽的距離相對而言也不遠,僅有約2900光年。

然而針對這一星團的最新研究結果卻顯示,有關太陽起源於M67星團的說法可能是站不住腳的。計算機模擬顯示,如果要想把太陽這樣一顆恆星“踢出去”,並運動到今天所處的位置上,這一星團中必須至少有2~3顆大質量恆星排成一個恰到好處的角度,構成一個巨大的星際彈弓,但是這樣的情況極其罕見。

即便不考慮這樣的情況的出現是多麼罕見,即使真的出現了,這種強大的彈射力量也將讓圍繞著太陽的原始行星系分崩離析而絕無可能保留下來。芭芭拉·皮切多(Barbara Pichardo)是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她說:“當發生這種引力不穩定事件,行星盤將會蒸發,既有的行星將獲得能量並被彈射出去。”

宇宙“爆米花”

分佈在我們銀河系中的2000~4000億顆恆星,究其根本,均起源於早已爆發毀滅的遠古恆星留下的原始材料——塵埃和氣體雲以及其中豐富的化學元素。當這些雲團在重力作用下自然塌縮,恆星便可能形成。在這些大批量形成的恆星中,那些具有基本相同或相似化學成分的恆星一般而言傾向於形成於同一時期的同一片雲團區域。皮切多說:“這就像是爆米花。你加熱良久,然後聽見‘呯!呯!呯!’的聲音,恆星誕生了!”

為了尋找太陽當年的孿生兄弟姐妹,天文學家們使用光譜分析法,對恆星發出的光進行分析,這樣可以了解其年齡和化學成分,並將此數據與太陽的情況進行對比。到目前為止,天文學家們在相對接近太陽的周圍空間只找到了兩顆可能的候選恆星——天文學家們在所有可能的候選恆星數據庫中進行檢索,最終在距離太陽 325光年的距離內鎖定兩顆符合條件的恆星。

根據數據庫檢索結果,距離最近,並且包含類太陽恆星的星團是M67。

不過這一星團距離似乎顯得太過遙遠,並且其年齡也相對年輕了些。但一開始天文學家們並未將此視作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因此皮切多和她的同事們開展了一項歷時一年的3D計算機模擬實驗,以期獲得新的證據來證明太陽起源於這一星團的結論。

排除原有星團理論

此項模擬結果給出了詳細的銀河系模型,其旋臂結構甚至銀暈和神秘的暗物質結構。在模擬中小組還考慮了M67和太陽本身所顯示出了上下震蕩運動 ——這是所有圍繞銀心運行的天體都顯示出的運動形式,其原因是由於和周遭其它天體之間存在的相互引力作用。研究小組的目標清晰:那就是重現過去45億年間太陽走過的歷程,重現當年M67和太陽之間的相互作用。

皮切多說:“我們以為自己可以觀察到M67和太陽存在於同一位置的時刻,但是我們並未觀察到這樣的現象。”關鍵的一點在於:太陽目前正以大約每小時 10.8萬公裡的速度遠離M67星團。皮切多和她的小組進行的模擬結果顯示,在恰當的時間,在恰當的地點,太陽曾經被M67彈射的幾率是非常非常不可能的。如果要達成這樣一次彈射,太陽的運動速度應當達到每小時20.9萬公裡,這將難以確保太陽系的安然無恙。

皮切多說:“在這一速度值下,如果行星沒有被彈射出去,至少它們的軌道將會受到嚴重擾動而無法保持近圓形。而軌道的近圓形正是地球成為宜居行星的條件之一,也是為什麼我們能夠生存與此的條件之一。”如果地球的軌道偏心率比現在大得多,也就是說變得更加“扁”的話,當地球接近近日點時溫度就會太高,而當接近遠日點時溫度又會太低,從而無法確保生命的生存。

天體物理學家侏裡奧·納瓦羅(Julio Navarro)來自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他本人並未參與此項研究,他評價說“這項研究讓我們對M67作為太陽起源地的理論產生懷疑”。與此同時,儘管納瓦羅認為確實需要進行更多的模擬實驗來獲得確鑿的數據,但是他同時也指出這項最新的工作對於現有理論體系已經顯示了巨大的殺傷力。

只要對太陽和M67星團的運動情況進行詳細調查就能得到重要結果,因為一般而言,恆星被從星團中彈射出去以後將一直保持其最初的運動狀態,和將它彈射出去的星團的運動狀態保持一致。納瓦羅指出:“M67的垂向運動比太陽要大5倍。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M67的運動顯然太過激烈了。”他說:“這樣的情況下,你很難讓人相信太陽怎麼可能起源於這樣一個星團之中。”

搜尋更多類太陽恆星

隨著M67作為太陽最初起源地的理論被掃進垃圾堆,現在天文學家們還剩下幾種不同的方案可供選擇。其中一種理論認為太陽當年誕生的星群後來已經完全擴散消失而無跡可尋了。另一種理論則認為太陽起源於更加靠近銀河系中心的位置,只是後來才向外側遷移的,因為在更靠近銀心的位置似乎存在較多的類太陽恆星。

然而,要想判定任何一種理論假說的真偽,天文學家們仍需要更多更詳細的恆星星表和化學組分信息。瑞典烏普薩拉大學恆星物理學家本哥特·古斯塔森 (Bengt Gustafsson)說:“你可以開始進行系統性的搜尋工作,找出太陽當年的孿生兄妹。一旦你真的找到了它們,你或許就可以確定它們的起源。”

目前人類最詳細最全面的星表是上世紀90年代由歐空局(ESA)發射的“伊巴谷”衛星獲取的,包括恆星的位置以及化學組成等信息。歐空局正准備在明年發射一顆更加先進的測量衛星“蓋亞”(Gaia),它將記錄並編制一份包含數十億顆恆星信息的迄今最全面的星表,其中約4000萬顆恆星位於距離地球 1000光年的范圍之內,這一距離足夠靠近,天文學家們將有能力測量出它們的化學組成信息。

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的納瓦羅說:“不幸的是,我們至少還需要等上5年才能獲得蓋亞衛星的星表數據。但是從原則上來說,我們應當去努力搜尋更多的類太陽恆星,並在此過程中逐漸逼近我們所追尋問題的答案。”

http://tech.sina.com.cn/geo/space/news/2012-01-29/09191072.shtml

秘魯原始部族射殺外人 遷近文明社區 招生態遊滋擾



【明報專訊】亞馬遜森林一支印第安原始土著近年遷徙至秘魯東南部的森林邊陲,與現代文明交接距離拉近後,懷疑受不了生態旅遊等滋擾,出現攻擊外人行為,造成1死1傷。當局宣布建立安全緩衝帶,同時呼籲居民、旅客切勿向他們提供食物、衣物等物資。

一批深居東南部馬德雷德迪奧斯省森林的馬什科-皮羅(Mashco-Piro)原始部落,疑受馬德雷德迪奧斯河上游的伐木作業影響,自去年5月起遷至下游河岸活動,鄰近當地一個印第安社區以及生態旅遊景點馬努(Manu)國家公園,埋下「文明衝突」危機。

附近居民送物資反遇襲

去年10月,環境局公開了旅客拍攝的該部族片段,有遊客開始故意放下一些衣服給土著。不久後,一名森林巡警在河邊遭土著的弓箭射傷,之後更有一名附近居民遭削尖的竹箭奪命。

專家估計,秘魯亞馬遜一帶目前仍有14、15個原始部族,其中馬什科-皮羅土著人口約數百,屬最好勇善戰、抗拒外界接觸或受征服的一群。維護原始土著權益的「生還國際」(Survival International)昨發布該部落的照片,同時警告外界勿再干擾土著的原始生活,免釀悲劇。秘魯官員亦稱,土著的攻擊是「一種警告」,當局現已努力限制外人與部族接觸,同時教育附近居民,試圖跟那些部落溝通會對他們構成危險。

人類學家:不宜主動接觸

當地傳媒稱,胸膛中箭身亡的弗洛雷斯(Nicolas Flores),向來有顆熱心腸,他運用妻子所教的相類方言,嘗試與馬什科-皮羅族遠距離交談,給部落提供火柴、煮食器具。遇襲前,他便送給部落農作物等東西。人類學家謝潑德(Glenn Shepard)認為土著施襲,可能是因為受到日益猖獗的非法砍伐,又或是勘探油氣的低飛飛機顯著增加,以及弗洛雷斯持續主動接觸所驚擾。他說﹕「他們與外界接觸的歷史,一直伴隨着暴力和被剝削的恐懼。」人類學家科爾蒂霍(Diego Cortijo)也說﹕「他們似乎不想我們靠近。」

(全國廣播公司/國家地球雜誌)

http://hk.news.yahoo.com/%E7%A7%98%E9%AD%AF%E5%8E%9F%E5%A7%8B%E9%83%A8%E6%97%8F%E5%B0%84%E6%AE%BA%E5%A4%96%E4%BA%BA-%E9%81%B7%E8%BF%91%E6%96%87%E6%98%8E%E7%A4%BE%E5%8D%80-%E6%8B%9B%E7%94%9F%E6%85%8B%E9%81%8A%E6%BB%8B%E6%93%BE-221208090.html

Wednesday, February 1, 2012

神秘三角形UFO引發美國大爭論 NASA揭秘

據國外媒體報導,近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稱飛碟愛好者再一次試圖從公開的空間圖像資料上證明美國宇航局掩蓋了關於不明飛行物的發現。最後事實證明,不明飛行物的命題又一次被物理定律所證偽。這一次,不明飛行物爭論的焦點出現在美國宇航局STEREO-B日地關係天文台所拍攝的圖像上。該探測器由美國宇航局研製的兩個太陽觀測衛星之一,分別定位在太陽兩端,以觀測拍攝太陽360度的圖像和研究太陽內部活動。拍攝的圖像顯示了金星、地球以及視界的另外一邊構成的神秘的三角形物體。


STEREO日地關係天文台軌道工作藝術照


STEREO-B探測器拍攝的神秘三角形圖像


該“三角形”不明飛行物事件源於飛碟愛好者通過該圖像計算出除了金星、地球之外另一個物體的大小,據這位飛碟愛好者稱:如果計算正確的話,這個物體非常的巨大,並存在於金星和地球之間。幾天後,美國宇航局STEREO日地關係天文台的科學家便更新了這張圖像。

這並不是飛碟愛好者第一次發現空間探測器傳回的照片中出現了巨大的不明飛行物,他們相信STEREO日地關係天文台捕獲的圖像記錄了UFO的存在,而且這個不明飛行物體積能比擬行星的大小,被認為是巨大的宇宙飛船。但是這一次,STEREO探測器負責數據處理的科學家們決定直接答覆這些疑問。研究人員在STEREO探測器的官方網站上提供了去年12月份由STEREO-B太陽衛星拍攝的神秘三角形物體的圖像資料,解釋了這個神秘的三角形僅僅是多個光源對拍攝影響的結果。

STEREO探測器的科學家們認為:答案就在圖像的另一邊,當STEREO-B太陽衛星準備拍攝時,來自金星的明亮光線從左下方進入了探測器相機的視野,形成了這張奇怪的圖像。同時,科學家們還注意到,金星與這個神秘的三角形圖像相互反向穿過探測器相機平面中間位置,並且發生了同步位移。這也不是一個巧合事件,之所以形成這種奇怪的圖像是由於金星明亮的光線在探測器相機裡發生的內部反射,而且該效應已經看到過很多次。

這種光學效應為入射光線在探測器相機內部的鏡頭與反射鏡之間來回反射,所呈現的奇怪圖像來自於散射光的影響,通常為三角形和各種大小的圓圈,取決於鏡頭與反射鏡的相對方向。另外一個關於探測器相機內部反射的例子為在2007年五月,同樣也是由STEREO-B太陽衛星所拍攝的圖像,當時光線來自地球。更多關於探測器相機內部反射干擾成像的例子以及其他視覺和數據處理上的失真都被STEREO日地關係天文台的科學家們羅列出來,以解釋各種空間圖像上的“不明飛行物”。

http://tech.china.com/science/fancy/11031874/20120131/17005225.html



科學家製造反物質原子有望解決反重力問題


實驗室現在已經有能力製造出反物質粒子,但是要將它們和常規物質隔絕開來以防消失非常困難


歐洲核子中心大型強子對撞機(LHC)項目的一個科學家小組也在從事相關工作,試圖束縛反物質粒子以便開展研究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報道,根據一份最新報告,有關和常規物質對應的“反物質”是否會施加“反引力”的疑問或許即將被科學家們解開。

常規物質會對整個宇宙中的其它物質產生引力,但到目前為止人們依然不清楚反物質是否會相應地產生“反引力”。近日一個科學家小組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發表一篇文章,稱他們已經成功製備穩定存在的電子-正電子對。正電子是帶正電的電子,是電子的反粒子。由這種粒子對構成的射束將最終幫助科學家回答這個問題。

向上墜落

對於物理學中定義的每一個粒子,它們都擁有相應的反粒子,在科學家已經測量過的任何方面,兩者都是相同的,除了一點:它們擁有相反的電荷。根據現有理論,在宇宙誕生之初,物質和反物質是等量產生的。當兩者相遇時就會發生湮滅反應,徹底消失。

那麼問題就來了:既然物質和反物質兩者是等量的並且會相互湮滅,那麼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由物質構成的宇宙,甚至由物質構成的“我們”又是怎麼存在的?

區分出反物質的一條重要性質可能就是其引力行為特性。大多數科學家都相信反物質會被常規物質所吸引。但是也有另外一些學者對此持懷疑態度,他們認為反物質可能會產生“反引力”,它們會向上落下!這一點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宇宙沒有在它最初誕生的那一刻就立即被湮滅反應徹底消滅。它或許也可以解釋為何宇宙會加速膨脹。

但是這一理論的最大問題在於目前還沒有可以驗證它的手段。不過近日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研究人員正在這一問題上取得進展,他們正逐漸接近一勞永逸解決這一難題的最終目標。

他們宣布已經成功製造出電子-正電子對,它們兩者可以穩定態相互繞轉,這種現象被稱為“電子偶素”。

科學家們不斷向這個脆弱的粒子對注入能量,維持一種被稱作“裡德伯狀態”的平衡形式,從而阻止物質和反物質粒子的接觸。就像是車道那樣,粒子可以在不同軌道中相互繞轉,只要它們能夠獲得額外的能量輸入即可。在裡德伯狀態中,兩個粒子獲得更高的能量維持相對分離的軌道,從而可以實現讓該粒子對穩定存在相對較長時間的目標:30億分之一秒。

現在科學小組正計劃進一步改進他們的方法,讓這一粒子對的穩定存在時間延長至數千分之一秒,從而能夠製備一束原子流,看看它究竟會向哪個方向“落下”。

http://tech.sina.com.cn/d/2012-02-01/0736667177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