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ne 10, 2011

新型衛星監測電磁 提前感知地球『動靜』



『捉』電知震

地球電磁信號發生變化,被監測衛星捕捉,經過數據分析後被確認為地震前兆,緊急疏散人員後,不到一周時間那裡便發生了地震……

提前幾天預報地震,這樣的場景有望在2014年之後出現。

近日,在『第二屆綜合防災減災與可持續發展論壇』上,『中國地震衛星計劃』總工程師申旭輝介紹,我國『電磁監測衛星』的理論研究從2003年就已開始,首顆用於地震監測的『電磁監測衛星』今年進入實體研制階段,預計2014年昇空。屆時,它將成為我國最准確的地震監測設備。

『電磁監測衛星』通過對地震時地殼運動產生的電磁進行監控,將為地震預警以及地震研究的數據收集提供更有力的幫助。

理論依據

『中國地震衛星計劃』總工程師申旭輝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地震預測作為一個世界性的難題,近些年來,地震電磁學研究在世界各地越來越受到重視,並被認可為一種較為行之有效的地震監測方法。

在地震發生前,震源發生地殼運動,由此引發的氣體釋放、地下水活動、熱活動會造成磁場變化,進而釋放出電磁,其原理近似於我們通常所說的摩擦起電。

申旭輝介紹,由此產生的電磁在放射過程中會不斷消減,但最終還是會有一部分低頻電磁到達地表並繼續放射到空中。『電磁監測衛星』就是通過對這類電磁進行監測,從而為地震監控及數據收集提供幫助。

三大優勢

提前發現異常

在地震前一周會發生等離子體擾動現象,在地震發生前1到5個小時會發生電磁波和高能粒子擾動。所以,通過電磁學原理監測地震,周期為震前一周內,時間更加准確。

信號乾擾少

近年來,我國興建了許多地面地震電磁觀測站,但因地表情況復雜,人為等因素產生電磁較多,監測情況並不理想。

『電磁監測衛星』處於外太空,能到達這個高度多數是地震引發的電磁效應,所以『電磁監測衛星』會更加准確。

提供更多數據

當前世界研究地震的一大難題是缺乏數據依據。

『電磁監測衛星』昇空後將繞地球軌道飛行,目前全球7級以上地震平均為每年18次,這些數據將全部被『電磁監測衛星』收集下來,以供研究參考。

新華科技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