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30, 2011

希臘神秘人形花朵:令人驚艷的『睾丸蘭』




睾丸蘭


一種外形酷似人形的花的照片最近吸引了無數人的眼球。整朵花的造型就像一個戴著草帽的裸體男人。

據日本rocketnews24網站報道稱,此花名叫“Orchis italica”,蘭科屬。因外觀呈人形,英語裡又稱“Italian man orchid”,即“意大利男人蘭”,或者“pyra-mid monkey orchid”,即“金字塔猴子蘭”。此外,它還有一個源自古希臘文的名字為“睾丸蘭”。

此花主要分布於地中海沿岸。希臘旅游勝地克裡特島上,此花尤其之多,也有見於非洲以及亞洲蒙古、中國和日本等地。花期為3至5個月。其外觀極其多樣化,整株花高約30至40厘米,花序呈圓柱形,球狀穗約5至15厘米長,花朵有黃、紅、紫等不同顏色。生長環境為草原以及石灰岩地。花萼呈草帽狀,花蕊為淡粉色和紫色,脣狀花瓣仿佛人的手足。

http://tech.qq.com/a/20111123/000105.htm

Tuesday, November 29, 2011

研究發現:『哆』是人類說出的最早的聲音之一



研究者們認為“Duh”可能是人類說出的最早的音之一。

據說,在100萬年前,我們祖先被其嘴脣、喉嚨以及聲道中其他部分的形狀與構造所限,雖然能說話,但是不能說出很多有意義的音節。

所有元音聽上去都像u,並且,d和u搭配起來總是顯得那麼適宜,這就使得發出duh這個音特別有可能。

Bart de Boer,一位研究言語進化的專家說道:Buh這個音也可能在當時被用於交流,

嘴、舌頭、喉嚨主要構成都是軟組織,因而後來者很難在化石這一歷史記錄載體中找到充分的證據。但是,在人的聲道中,有一塊骨頭——舌骨,則例外,非軟組織,學者Dr de Boer的研究就始於對此的研究。

在猿身上,我們可以發現,舌骨附著於一個大的囊中——即頸氣囊中,這使得聲音變得響而深。

我們的祖先在330萬年前,和如今的猿一樣,是有著舌骨的。這也意味著他們也擁有氣囊。

一百萬年前的直立人也有氣囊,但是我們沒有,尼安德特人也沒有。

本周的《新科學家雜誌》報道到:為了弄清楚氣囊的存在是如何改變聲音的產生,Dr de Boer製造了有關嘴、舌頭、喉嚨的塑料模型,並使得空氣順其下降,使其發出不同的元音聲響。將其中一些模型裝置了氣囊。來自阿姆斯特丹大學的Dr de Boer,向被試的人們展示了聲音發出的過程,並請求他們來區分這些元音。如果被試們說對了,他們會被要求再試一次,那麼在這一次,研究者會加一些雜音來使得這些聲音難以辨認。

這就說明了取消氣囊後的管道——模仿現代人的聲道,發出的雜音更加清晰。

Ann MacLarnon,倫敦的羅漢普頓大學認為這個發現支橕了如下觀點——發出更複雜的聲音以更好地交流這一需要促使了氣囊的萎縮。更多的聲音意味著更豐富的信息得以共享,使得那些淘汰掉氣囊的物種在危險的史前世界中能有更多的機會存活。

Dr de Boer認為在100萬年前,人們發出第一個有意義的音,duh和buh都有可能成為人類史上第一個單詞的競爭者。

在大約50萬年前,隨著氣囊的喪失,使得更加複雜的單詞包含著近似讀音的產生成為可能,類似的例子比如說“perpetual”(永遠)這個單詞。

尼安德特人,距今20萬至30萬年之前,似乎就能說得很好了。Dr de Boer告訴《每日電訊報》:“當你試著去理解這些尼安德特人,他們是如何存活的——捕獵那些龐大的、毛茸茸的犀牛以及其他大型的危險的動物,我便知道假如他們沒有一個相當完備的相互交流系統,他們便無法做到這些。 ”

http://tech.qq.com/a/20111126/000059.htm


精靈閃光並非地球獨有:或成外星生命存在線索


這束精靈閃光是科學家模擬出木星環境後,在瓶子裡形成的


紅色精靈閃光(左)和藍色精靈閃光是在地球上只能持續十分之一秒的閃電


在地球上,向上的閃電都是在偶然間拍到的


幾十年前,科學家在距離地表30到55英里(48.28到88.51公里)的高空發現向上射出的閃電,或稱“精靈閃光(sprites)”。現在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精靈閃光”並不是地球獨有的現象。

研究人員達利亞-杜洛溫表示,木星和土星上的雷暴天氣產生的閃電,其強度比地球上的強1000或者更多倍。作為由雷暴天氣產生的放電現象的分支,精靈閃光是可以洞悉我們的大氣成分的寶貴的一扇窗。杜洛溫解釋說,研究人員之所以特別希望更多的了解其他行星上發生閃電的可能性,是因為它不僅會影響太空項目使用的高科技儀器,而且它是可以證明外星生命是否存在的另一個線索。

杜洛溫與特拉維夫大學地球物理學及行星學系的克林-普裡斯、以色列開放大學的約夫-亞爾和荷蘭埃因霍溫科技大學的合作伙伴尤特-艾伯特及桑德爾 -尼吉達姆一起,設法在實驗室裡製造出這些行星的大氣,用來研究太空裡存在的精靈閃光。為了檢測地外精靈閃光的持續性,杜洛溫和她的同事們在一個小容器裡重新創造了木星、土星和金星的大氣。能形成強欠壓脈衝(short-voltage pulses)的電路產生放電,模擬自然產生的精靈閃光。

這些放電圖片是用快速、靈敏相機拍攝的,然後再對它們進行分析。亮度、顏色、大小、半徑和速度等因素有助於研究人員確定地外閃電的強度。該研究成果10月在法國舉行的歐洲行星科學大會上公布,科學家通過它,將對木星、土星和金星的電及化學過程有更好的了解。根據當前的理論,作為有機分子的發電機的閃電,它被認為與導致地球生命出現的“原生湯”的形成有關。

http://tech.sina.com.cn/d/2011-11-24/08176379272.shtml

Monday, November 28, 2011

相似度高達89%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像地球行星


“Gliese 581g”與其環繞的紅矮星“Gliese 581”


科學家從未停止探索地外文明的腳步,而不斷取得的新進展也給我們展現出有關人類未來更多的可能性。據英國《每日郵報》11月25日報道,科學家剛剛發現了據稱是到目前為止最接近地球環境的行星。

這顆名為“Gliese 581g”的行星位於天秤座星係,距地球123萬億英裏(約合198萬億公裏),以近圓軌道繞紅矮星“Gliese 581”作公轉運動,公轉周期約為37天。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的研究團隊花了11年時間發現了這顆行星。據稱,“Gliese 581g”與地球環境的相似度達到89%,因此它超過木衛六和火星,成為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像地球的星球。

數據顯示,“Gliese 581g”的質量為地球的3到4倍。科學家據此推測,這顆行星很有可能由岩石構成,而且其自身引力足以支持表面大氣層的形成。此外,“Gliese 581g”處於所謂“適居區”的正中,理論上具有孕育生命的絕佳環境。研究人員介紹,由於這顆行星一面長期面光,而另一面長期背光,可以說其表面的氣候條件比較穩定,面光區與背光區之間的區域最適宜生命存在與發展。

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天文學與天文物理學教授史蒂芬‧沃格特表示:“我們發現的這顆行星很有可能存在生命跡象。我們花了不算太長的時間便在距地球相對較近的地方發現了這顆行星,這證明這樣的星體在宇宙中還有很多。”

據悉,目前已經發現的太陽係外行星總數達到700餘個,但是由於定義“類地星球”的標準過窄,大多數星球都被排除在考慮範圍之外。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tech/2011-11/28/c_122345320_2.htm


Sunday, November 27, 2011

最新考古研究首次發現恐龍吞食鳥類的確鑿證據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恐龍是考古學家多年以來的重點研究對象,揭曉遠古時期恐龍的真實生活存在一定的猜測成分,但有時能發現一些確鑿證據來證實恐龍的生活。目前,中國科學家最新研究證實恐龍吞食鳥類的可靠證據。


中國境內挖掘發現的顧氏小盜龍胃中殘留著食鳥證據。一些小型鳥類的骨骼保存在顧氏小盜龍胸腔骨骼中,證實這是一種吞食鳥類的掠食性恐龍。


這項最新研究成果是中國科學院研究員獲得的,他們發現一些恐龍會掠食鳥類,中國境內挖掘發現的顧氏小盜龍胃中殘留著食鳥證據。一些小型鳥類的骨骼保存在顧氏小盜龍胸腔骨骼中,證實這是一種吞食鳥類的掠食性恐龍。



此前,古生物學家曾猜測恐龍喜歡以長羽毛動物為食,直至目前這是發現的首例確鑿證據。這一恐龍化石可追溯至白堊紀時期,大約6500萬至1.45億年前。

顧氏小盜龍所吞食的遠古鳥類是一種反鳥亞綱類物種,現已完全滅絕。目前,這項考古研究報告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同時該研究也證實了一些恐龍完全棲息在樹木上。由於這種反鳥亞綱類物種也生活在樹上,因此顧氏小盜龍會以它們為食。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tech/2011-11/25/c_122336113.htm

Friday, November 25, 2011

紀錄片首次拍到南極死亡冰柱沈入海底奇景


可怕的冰柱沈入海底並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周圍海水的凍結不斷增大


冰開始向外擴張。由於密度遠高於海水,鹽水迅速下沈,周圍的海水遇到冰冷的鹽水後快速凍結


冰柱抵達海床,周圍能夠看到海星的身影。在體積增大到一定程度後,冰柱發生破裂


“冰洪”迅速向外擴張,摧毀沿途的一切


隨著冰的向外擴張,與之相遇的海星慘遭凍結


早在上世紀60年代,科學家就發現了“死亡冰柱”,但拍攝這種冰柱沈入海底的景象還是第一次


周圍的海水遇到鹽水後快速凍結,此時的冰更像是一個海綿,而不是普通的冰


英國廣播公司的攝製組首次拍到冰柱沈入南極洲海底的可怕景象。這個冰柱堪稱死神,殺死沿途接觸到的一切生物。這種可怕的冰柱由下沈的鹽水形成,由於鹽水溫度極低,導致周圍海水迅速凍結。下沈過程中,冰柱形成的“死亡之網”迅速擴張,殺死沿途的海膽和海星。

冰柱沈入海底的錄像由《冰凍星球》攝制組拍攝,採用定時自動間隔拍攝技術,將在英國廣播公司第一台播出。這個“死亡冰柱”在沈入海底過程中迅速增大,景象令攝製組感到吃驚。由於密度遠高於海水,鹽水迅速下沈,周圍的海水遇到鹽水後快速凍結,此時的冰柱更像是一個海綿,而不是普通的冰。

在鹽水進入南極洲的海洋後,這種現象經常出現。在南極洲羅斯群島的小剃刀背島海域,英國廣播公司的攝影師休-米勒和道哥-安德森拍攝了這段錄像,當時的水下溫度只有零下2攝氏度。米勒表示下沈的冰柱在他們的眼前迅速增大。

他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自然頻道採訪時說:“我們是在與時間賽跑,因為沒有人知道形成速度到底有多快。一周前,我們目睹了冰柱在我們眼前迅速增大的景象,整個過程持續了五六個小時。這種拍攝難度很大,我們的拍攝裝備很重,必須安放在海床上。”早在上世紀60年代,科學家就發現了“死亡冰柱”,但拍攝這種冰柱沈入海底的景象還是第一次。《冰凍星球》於11月23日晚上9點在英國廣播公司第一台播出。

http://tech.sina.com.cn/d/2011-11-25/07536382794.shtml

印度洋深處現恐龍時代沈沒大陸 緣何解體仍是謎


深海高原的聲納圖片


據外電報道,科學家在印度洋深處發現巨型恐龍時代的古大陸的沈沒部分。這兩個微大陸塊的碎片部分很可能是印度,南極洲和澳大利亞是作為岡瓦納 (Gondwana)超大陸一部分時的殘留部分。這塊相當於西弗吉尼亞州大小的高原長期以來都被地圖制作者認為是印度巴達維亞海底山,位於澳大利亞珀斯以西約1600公裡。

令人震驚的深海群島被發現

國際科學家小組最近抽取了深度為2500米的群島部分作為樣品研究,結果令人大吃一驚。與一般其他的深海海床到處都是玄武岩不同,科學家在這塊大陸發現了大塊的花崗岩,片麻岩,砂岩岩石,而這些岩石通常都出現在地表以上的大陸上。

據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的海洋地球物理學家喬安娜惠特克說:“這些樣品裡甚至含有化石,這就很清楚的表示這兩個微大陸碎片是印度大陸板塊在向澳大利亞移動的時候所產生的岡瓦納超大陸碎片。”

古時大陸板塊曾起伏

科學家研究發現,這兩塊碎片平原的海拔的高度起伏是從地表下的1000米至2500米。在碎片的化石中發現了生活在淺水而非陸地的海洋雙殼類軟體動物。惠特克和她的同事們對此將配合在附近的地質特征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以幫助他們確定這兩塊大陸碎片的由來。她認為一些細節是了解約130萬年前岡瓦納古陸解體以及如何形成的印度洋的關鍵。

岡瓦納古大陸的解體仍是謎

有些問題仍然是科學家未能明白的未解之謎,例如為什麼現在是印度的岡瓦納古陸的一部分後來會與亞洲相撞?惠特克說;“在印度喜馬拉雅一帶,一些岩石部分可能由於碰撞被壓扁而面目全非。”而至於恐龍是否曾經跨足過這兩片高原,那就取決於這兩塊大陸是否曾經超出過海平面。“就目前階段而言,一切皆有可能!”惠特克說。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tech/2011-11/23/c_122325486.htm

Wednesday, November 23, 2011

霍金稱太空移民是確保人類生存的唯一途徑


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在加拿大滑鐵盧做了一場演講,其中他表示人類要想生存下去,唯一的途徑是盡快向外太空移民


著名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日前表示,移民外太空將是確保人類生存的關鍵步驟。他並指出,在未來數百年中人類免遭重大災難的機會不大。在周六晚的一檔由英-加兩國共同制作的探索節目“霍金的勇敢新世界”中,這位傑出的學者對現代社會各方面的最新技術進展進行了評價。

在這次節目之前,霍金在英國劍橋大學通過郵件形式接受了加拿大媒體的採訪,在採訪中霍金對人類目前所面臨的一些最緊迫的問題進行了探討,並指出太空探索應當成為人類當前最為緊迫的任務。

霍金患有罕見的“葛雷克氏癥”,即肌萎縮側索硬化癥(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這是一種運動神經元疾病,他身體完全癱瘓,無法說話,只能通過語音合成器與人交流。他在郵件採訪中表示:“我們正進入歷史上一個愈加危險的時代。我們的人口正迅速增長,對這顆行星上有限的資源的需求量正處於指數級的增長當中,與此同時我們的技術也越發先進,改造環境以使之適應人類需求的能力也越來越強。然而我們的體內仍然有著出於生存本能的最原始的自私和攻擊性的基因本質。在未來數百年間人類將很難避免遭遇重大的災難,更不要說是未來數千或數百萬年間了。”

他說:“我們生存的唯一機會就是不要蝸居在地球,而是盡快在太空中擴散開來。”霍金表示,正是基於這一理由,他本人支持載人航天,並鼓勵人類對太空移民行動的探索。

在這一全長5集的節目中,霍金不僅就這一主題展開論述,同時還對其他涉及科學突破,可能改變21世紀世界面貌的工作進行了探討。在每一集中,霍金都會進行簡要的介紹,隨後一組相關領域的專家組成的小組將飛赴世界各地更加深入地為觀眾講解這些最先進的科學進展。

這些參與制作的學者團隊本身涉及眾多學科領域,其中包括自然學家戴維·愛丁保羅夫(David Attenborough)爵士,作家,進化生物學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生物學家阿拉西·普拉薩德(Aarathi Prasad)以及加拿大宇航員,神經病學家羅伯塔·邦達(Roberta Bondar)。

其中有關加拿大的內容還有安大略省的SNOLAB,這是一個巨大的地下實驗室,其目標是探測中微子和暗物質。

在這一系列片中展示的科技成就還包括設在瑞士的一台使用腦力驅動的計算機,一輛高度智能的無人駕駛汽車,它能夠自動在美國舊金山複雜的街道布局中行駛;還有一個意大利研製的類人機器人,它可以像孩子一樣學習。

在系列片的最後幾集中,霍金和人們探討了大腦失常的機制,以及在未來借助激光和腦細胞基因改造來治療這種疾病的前景;專家是如何通過我們的手機掌握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習慣和行為特徵;以及可以打印出三維實體的打印技術等等。霍金說他對這個世界充滿著無盡的好奇心:“我有太多想去做的事情。這世界上有太多的問題需要去解答。”

http://digital.sina.com.hk/news/7/4/1/1136192/1.html

隱形眼鏡當芒用上網



科技世界,日新月異。現在雖然板腦當紅,但在將來,隱形鏡片都可以來收短訊、上社交網和瀏覽新聞。美國有科學家就研發出一種原型電腦化隱形鏡片,為未來鏡片可當作電腦屏奠下基礎。

盼可指示方向

這種超級鏡片由華盛頓大學教授帕爾維斯研發,至今成功在鏡片內裝置小型部件,包括一顆 LED燈、一條無線接收訊息天線和一條電路。鏡片曾給兔子試戴,既沒影響牠的健康,那顆 LED燈也亮起。

帕爾維希望將來能成功將手機資訊,透過 wi-fi直傳到鏡片,甚至用鏡片來指示方向和提供電視節目;而在戶外時,鏡片能有變焦功能,將遠方景象拉近。他又正研究是否利用這鏡片加入感應器,用來測量人體血糖量和其他重要醫學資料。

英國《每日郵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11123&sec_id=15335&art_id=15826730&av_id=15827222

Tuesday, November 22, 2011

東京燈光或能傳到太陽系邊緣 有助尋外星文明


東京夜景航拍


美國哈佛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洛布(Loeb)和特納(Turner)發現,東京的光亮可以一直傳到太陽系的邊緣。二人由此希望,能通過尋找太陽系內可能存在的其它“人造”光亮來發現外星文明。

洛布和特納數年前在迪拜旅游時曾遇到一位導游誇耀稱,夜幕下的迪拜格外璀璨,以致於當人們從太空遙望地球時都不會注意到紐約、倫敦或是巴黎這些大城。兩位科學家在聽過這席話後便饒有興趣地開始了對下面這個問題的思考,人們究竟能在多遠的另一顆星球上用人類現有的望遠鏡技術看到地球上的一座大型城市。

二人決定,以日本東京為對象就上述問題展開研究。選擇東京的原因是,自去年春天日本遭受大地震和海嘯襲擊後,有關東京的電力生產及使用情況等大量信息被公布於眾,這很有利於研究中的數據收集和計算分析。

計算結果顯示,東京的光亮可以一直傳到太陽系的邊緣,是地球到冥王星的距離的30倍。從目前的科技情況來看,想讓另一個恆星體系的“人們”見識一下東京的亮度卻是絕無可能。

洛布和特納進一步提出疑問,人們可否在地球上看到宇宙中可能存在的其它文明的“人造”光,至少就目前的科研技術水平來看,可否通過尋找太陽系內可能存在的其它“人造”光亮來發現外星文明,尤其是在太陽系邊緣的柯伊伯帶(Kuiper Belt)。

進一步的研究有兩個問題需要解答:其一,在柯伊伯帶的一些天體是始終面向太陽的,如何確定我們所見的光亮就是非自然光,而非單次或多次反射太陽光的結果而;其二,對於總是面向太陽的天體來說,其上的外星文明不會經歷晝夜更替,那些外星生物何必要制造非自然光呢。

兩位科學家給出的解釋是:其一,人造光與太陽光的光譜不同,且已有相應原理和方法可以將二者區分開來;其二,雖然有的天體是一直面向太陽的,但由於他們距離太陽太遠,所能接受到的太陽光微乎其微,對於外星生命的繁衍生息及外星文明的發展來說,他們都需要制造更多的光亮。

盡管洛布和特納也認為,在柯伊伯帶這種極端環境下幾乎不可能孕育出生命,但洛布表示:“我們還是不能自欺欺人地篤定說,根本不存在絲毫的可能。只要不耗費過大,我們絕對應該試著尋找。”

http://tech.qq.com/a/20111117/000265.htm

Monday, November 21, 2011

寶寶三角頭骨 ET怪胎



這張超聲波黑白照主角,莫非是個ET外星人怪胎﹖英國準媽媽拉麗莎(Larissa Dean)接受掃描後,赫然發現腹中胎兒外形超怪(圖),不但有個特大三角形頭骨,眼窩也特巨,頭顱長度竟跟身軀相若。

胎兒似ET,驟眼看還與經典科幻電視劇《星空奇遇記》(Star Trek)內,帶領人類前往虛擬宇宙星際聯邦的巴洛克相像。23歲丈夫迪安則開玩笑說:「看到照片後,我曾問她是否搭上外星人了。」

英國《太陽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11122&sec_id=15335&art_id=15822900&av_id=15823829

理大解啄木鳥不受傷之謎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有「樹木醫生」之稱的啄木鳥雖然每天以嘴啄食撞擊樹幹,但牠的頭部卻絲毫無損。理工大學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教授張明,聯同其博士生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科研人員,合作研究啄木鳥不受傷之謎,為人類改良安全頭盔及其他相關產品的設計提供更多有利數據,而有關的研究亦於日前刊載於美國學術雜誌內。

多年前已和北航合作生物力學研究的張明表示,每當提到人體腦部防護,人們就會聯想到啄木鳥,兩年半前決定以「啄木鳥在樹木啄食卻不會傷害自己的頭部」為題,聯同他的博士生、北航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教授樊瑜波及三名北航的研究員,進行了一連串實驗和電腦模擬分析。

張明稱,研究期間採用兩台同步高速攝像機捕捉啄木鳥的頭部動作,「其中一個困難的地方是啄木鳥的撞擊速度很快,攝像機須先拍下啄木鳥的活動短片,再以慢版播放,才能觀察它的頭部運動。」研究人員又安裝了尖端的重力感應器測量啄木鳥啄食動作的推動力,張明指,單是研究表面的動作並不足夠,須深入了解啄木鳥的內部結構。

研究人員通過微型電腦掃瞄(Mirco-CT)與機械測試系統,分析啄木鳥頭部的微觀結構,並建立啄木鳥頭部與撞擊反應的電腦分析模型。結果發現,啄木鳥身上有三種獨特的結構,令牠可以在每天劇烈的運動下仍毫無損傷。「啄木鳥的頭蓋骨有別於其他雀鳥,牠的骨骼內有不少的海綿狀的骨小梁,令更有彈性的頭顱能緩衝撞擊的力量。」

張明續說,研究人員發現啄木鳥的頭蓋骨上有一層特殊的舌骨,能有效地減緩頸椎受傷的風險,「啄木鳥的舌骨由鳥啄下側開始,左右分叉繞到頭顱骨內側,延伸至頭部的上方,並在前額的前方交會。」張明形容,啄木鳥擁有的特殊舌骨猶如「安全帶」,當啄木鳥的頭部不斷向前用嘴撞擊,能有效避免頸椎向後折斷的機會。

通過形態學觀察,研究人員又發現啄木鳥的嘴部擁有上下啄部結構不相等的特點,「下啄比上啄長一點二毫米,而下啄的堅硬部分可令到啄木鳥在撞擊時,集中力量於下啄,從而避免了撞擊力傳送至大腦.減少受傷的風險。」

有關的研究在早前已發表於美國學術雜誌《公共科學圖書館》,張明坦言,研究雖是起步階段,但對於研究安全頭盔、安全帶及其他相關產品的設計有正面的幫助,日後會進行更多以數據為基礎的研究。

http://hk.news.yahoo.com/%E7%90%86%E5%A4%A7%E8%A7%A3%E5%95%84%E6%9C%A8%E9%B3%A5%E4%B8%8D%E5%8F%97%E5%82%B7%E4%B9%8B%E8%AC%8E-223000045.html

Sunday, November 20, 2011

南極「冰下阿爾卑斯山」 形成之謎破解

科學家宣布,他們已解開位於南極4000米深冰層下,堪稱地球上「最不可思議」的甘布爾澤夫山脈 (Gamburtsevs)的形成之謎。

深埋冰層4000米

甘布爾澤夫山脈跟歐洲阿爾卑斯山脈大小相若,卻完全埋在南極冰層下,1950年代發現時舉世震驚,當時很多人以為冰層下只是平坦的「石牀」。專家相信,這山脈可能就是冰層形成、延伸並覆蓋南極的起點。

英國南極觀測站(British AntarcticSurvey)的費拉喬利(Fausto Ferraccioli)教授表示,多國專家合力在2008至09年以飛機在南極來回飛行,利用穿透冰層的雷達繪畫隱藏山脈的形狀。研究認為,山脈10億年前形成,當時地球尚沒有複雜生物,所有陸地板塊聚在一起成為羅迪尼亞超級大陸(Rodinia),板塊碰撞形成山脈,亦在地殼上奠下一層厚密的「根」。經過億年侵蝕,超級大陸上很多山脈消失,但在地殼深層的「根」仍保存下來。

到了2.5億到1億年前(恐龍時代),地殼深處斷裂,逐漸扯開成現今各塊大陸,這些地殼深層的斷裂活動,令「根」部再度活躍,提供了上升力,再度隆起重新建成山脈。河流和冰川的出現,更加快山脈和深谷形成。目前南極洲大陸的東南極大冰原,正是由位於甘布爾澤夫山脈上的冰川,於3500萬年前左右擴散合併而成。

(英國廣播公司)

http://hk.news.yahoo.com/%E5%8D%97%E6%A5%B5-%E5%86%B0%E4%B8%8B%E9%98%BF%E7%88%BE%E5%8D%91%E6%96%AF%E5%B1%B1-%E5%BD%A2%E6%88%90%E4%B9%8B%E8%AC%8E%E7%A0%B4%E8%A7%A3-212419942.html

資料圖片:

三角形頭骨 眼窩特大 秘魯巨頭乾屍疑外星人遺骸



古往今來不少人聲稱見過不明飛行物體(UFO)或外星人,但始終苦無證據,可是秘魯一項考古驚人新發現,令歷史可能要改寫。考古學家發現一具乾屍遺骸,最初以為嬰孩木乃伊,但乾屍頭骨呈三角形,頭骨長度與身軀相若,嘴巴長了兩隻臼齒,三名人類學家的結論都是:這不是人類,而是外星人遺骸。

這項考古新突破,是由庫斯科區(Cusco)私人博物館館長克里爾梅(Renato Davila Riquelme)發現。他兩年前在區內安達韋拉斯市(Andahuaylillas)兩公里外一處叫維拉科查(Viracocha)的山上發現兩具乾屍,一具50厘米高,另一具30厘米高,一直以為是嬰孩木乃伊。直至兩星期前,應邀到來的兩名西班牙和一名俄羅斯人類學家見到乾屍大感震驚,對乾屍表面進行研究,斷定它並非人類屍體,才決定在上周四對外公佈這驚人發現。

臂骨細緻 非畸形或侏儒

最令人類學家震撼的是那具 50厘米高的乾屍,頭骨特長特大,約 20厘米長,而且呈三角形狀,囟門未合、眼窩特大,外形十足似一歲以下的嬰孩,但卻長了較年長才有的兩隻臼齒,令專家都摸不着頭腦。頭骨十足似荷李活電影「奪寶奇兵 4:水晶骷髏國」中的三角形水晶頭骨。

或許有人會說死者生前是畸形或侏儒,但專家研究過乾屍的骨骼結構和骨質,即使屍體欠缺雙手,但臂骨非常細緻,斷定絕非侏儒或骨骼畸形所有。

由於屍體應屬於成年人,骨骼又非畸形,就無法解釋囟門未合,而且前頭骨裂開,跟整個秘魯安第斯山區的少數民族樣子截然不同,加上頭骨的長度幾乎跟身軀相若,頭大身小,眼窩比人類還要大,十足電影中的 E.T.外星人,所以三名人類學家才異口同聲得出結論:「這不是地球人,顯然是外星人屍體。」

右眼球仍在 可作 DNA化驗

至於第二具 30厘米長的乾屍,跟第一具乾屍有着相似特徵,可是它是一具不完整的屍體,沒有臉龐,形態似胎兒蜷曲,而且被一層類似胎盤覆蓋着。

克里爾梅強調,雖然三名人類學家對乾屍的「評估很表面,但它明顯不符合世上任何族裔的特徵」,所以他才決定將屍體公開,再給專家作進一步化驗檢測。由於乾屍右眼眼球仍在,專家將進行脫氧核糖核酸( DNA)化驗,有助斷定它是地球人還是外星人。

假如 DNA化驗結果證實乾屍並非人類,將是人類首次找到外星人的最有力證據,因為迄今那些聲稱發現外星人屍體的東西,都證實是惡作劇,用麪包和雞皮製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11120&sec_id=15335&art_id=15817383&av_id=15818093

Saturday, November 19, 2011

木衛二或含大量液態水



美國太空總署16日宣布,研究人員分析「伽利略」號探測器發回的數據後發現,木星的衛星——木衛二的冰封表面下可能存在大量液態水,水量與北美洲的五大湖相當,這顆衛星可能適宜生命存在。

木衛二衛星比月球稍小。「伽利略」號發回的數據顯示,其表面布滿裂紋和雜亂的冰,表面以下埋藏著大量含鹽液態水,這一陽光罕至的星球如何形成如此奇怪的形態令研究人員感到驚奇。他們構建的模型顯示,木衛二外層的冰厚約10千米,但冰層內部可能存在分布深度達3000米的液態水。這些溫暖的埋藏水向上噴發,導致木衛二表面的冰變得易碎並最終裂開。這種冰水之間的轉換有可能在天體表面和埋藏水之間傳遞能量和營養物,從而為生命存在提供條件。

研究的論文將於17日發表在英國新一期學術期刊《自然》上。論文第一作者、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研究者施密特表示,科學界曾有觀點認為,冰層過厚對生態是一種不利因素,因為星球表面將無法與冰層下的水體互動。然而目前的證據顯示,木衛二冰層下相對溫暖的水能夠上升並突破冰層,從而進行能量交換。新證據還表明,木衛二表面下存在大型淺水湖,這也使得這顆衛星可能適合生命存在。

美國太空總署天體生物學項目主任沃依泰克指,這些數據提供一些「具有說服力」的可能性,但在讚許這些成果前,全球科學家還需要進一步分析、評估這些數據。

「伽利略」號探測器於1989年10月隨美國阿特蘭蒂斯穿梭機升空,1995年12月進入木星軌道。為避免自身攜帶的地球細菌對木星的衛星造成污染,「伽利略」號於2003年9月高速墜入木星大氣層中「自毀」。服役期間,「伽利略」號發回了大量有關木星及其衛星的數據和照片。

http://hk.news.yahoo.com/%E6%9C%A8%E8%A1%9B%E4%BA%8C%E6%88%96%E5%90%AB%E5%A4%A7%E9%87%8F%E6%B6%B2%E6%85%8B%E6%B0%B4-080500743.html

Thursday, November 17, 2011

頭大臂幼 像魚又像人 俄婦: ET屍藏雪櫃



俄羅斯發現外星人?一名女子日前聲稱,前年發現了一具外星人屍體,帶回家放雪櫃冷藏了兩年,科學家知道後上門充公外星人屍體,她只得照片為證。

女子葉戈羅夫納姆,居住在俄羅斯西部彼得羅扎沃茨克。她說,前年夏天在家聽到一聲巨響,立即跑到房子外查看,眼前只見一隻飛碟墜毀,撞毀的金屬碎散落一地,殘骸扭曲在焚燒,溫度很火熱,但她仍冒險走近,發現了一具外星人屍體,於是帶回家包好,放進雪櫃,拍了五張照片。

她形容,拾回時外星人穿着「外星裝束」,身長約 60厘米,頭很大,眼睛呈球狀,手臂極幼,看來像魚又像人,其中一張照片就顯示,外星人頭長 12厘米。有人看過照片,認為那只是一棵長得怪相的爛蔬菜而已。偏偏幾天前有兩名自稱代表俄羅斯科學院的男子上門,將疑似外星人屍體帶走。

超自然現象專家科恩認為,這可能是精巧的惡作劇,但也不能排除真是外星人。他說:「俄羅斯是不明飛行物體( UFO)活動熱點,軍方和平民機構常發現疑似 UFO。」

英國《太陽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11117&sec_id=15335&art_id=15808448&av_id=15809301

Wednesday, November 16, 2011

科學家揭開長城千年不倒之謎 糯米砂漿建奇功



據國外媒體報道,最新一項研究顯示,如今已成為亞洲人飲食主要組成部分的美味糯米,是使中國古代一種砂漿性能超強的根本原因。研究人員還發現,這種砂漿仍然是現存修復古代建築的最好材料。

砂漿是一種用於填充磚塊、石塊和其他建築材料之間縫隙的糊狀物。中國科學家張冰劍(音譯)和同事研究發現,距今大約1500年前,古代中國的建築工人通過將糯米湯與標准砂漿混合,發明了超強度的“糯米砂漿”。標準的砂漿成分是熟石灰,即經過煅燒或加熱至高溫,然後放入水中的石灰岩。

糯米砂漿或許是世界上第一種使用有機和無機原料製成的複合砂漿。糯米砂漿比純石灰砂漿強度更大,更具耐水性,張冰劍還認為它是歷史上最偉大的技術創新之一。建築工人利用糯米砂漿去修建墓穴、寶塔、城牆,其中一些建築存在至今。有些古建築物非常堅固,甚至現代推土機都難以推倒,還能承受強度很大的地震。

最新研究發現了一種名為支鏈澱粉的“秘密原料”,似乎是賦予糯米砂漿傳奇性強度的主要原因。支鏈澱粉是發現於稻米和其他含澱粉食物中的一種多糖物或複雜的碳水化合物。

張冰劍說:“分析研究表明,古代砌築砂漿是一種特殊的有機與無機合成材料。無機成分是碳酸鈣,有機成分則是支鏈澱粉。支鏈澱粉來自於添加至砂漿中的糯米湯。此外,我們發現,砂漿中的支鏈澱粉起到了抑制劑的作用:一方面控制硫酸鈣晶體的增長,另一方面生成緊密的微觀結構,而後者應該是令這種有機與無機砂漿強度如此之大的原因。”

為確定糯米能否有助於建築物修復,研究人員準備了摻入糯米數量不同的石灰砂漿,對比傳統石灰砂漿測試了它們的性能。張冰劍說:“對這兩種砂漿的測試結果表明,摻入糯米湯的石灰砂漿的物理特性更穩定,機械強度更大,兼容性更強,這些特點令其成為修復古代石造建築的合適材料。”研究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的《美國化學學會雜誌》上。

http://cul.sohu.com/20100603/n272535053.shtml

Tuesday, November 15, 2011

百項超現實研究 圖建太空電梯 Google秘建狂想實驗室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在美國加州灣區一個隱蔽地點,有一間絕密的實驗室,機械人在那兒隨處走動。這是互聯網巨擘Google秘密建造的終極實驗室Google X。這個實驗室正進行着一百項狂想式研究,如建造太空電梯等。

這裏的研究項目包括雪櫃接駁互聯網,在食物減少時自動落單補充;餐碟接駁社交網站,顯示正在吃甚麼;派機械人上班,自己則穿着睡衣留在家中;以及乘搭太空電梯上太空等。

神秘如中情局

《紐約時報》報道,Google X正孕育一百項天馬行空的創意,但沒有人能向媒體說得出這些研究項目的來龍去脈,因為Google對這些研究極度保密。一名熟悉內情的Google工程師稱,該實驗室的運作有如中情局般神秘,很多Google僱員也不知它的存在。

雖然該份研究項目名單中大部分只是在概念階段,但有兩名知情僱員表示,其中一項研究項目會在今年底公布。

Google創辦人及其他矽谷企業家一直夢想研製太空電梯,可以用來收集太空資料及攜帶物品上太空。那是不用火箭的太空之旅,是以連接太空與地球的纜索來進行。

知情人士表示,Google創辦人布林(Sergey Brin)與另一創辦人佩奇(Larry Page)及其他高層,設計出研究項目名單。Google可能會把去年在加州發布的無人駕駛汽車計畫,發展為一項新的生意。Google也在研究以機械人協助搜集資料。

Google X實驗室聘請了一批機械人專家及電機工程師,他們是向微軟及史丹福大學等挖角的。其中一名領導人特倫(Sebastian Thrun)是全球尖端的機械人及人工智能專家,發明首部無人駕駛汽車。Google X實驗室研發的都是震撼性的大項目,將來可能會成為大生意。

http://hk.news.yahoo.com/%E7%99%BE%E9%A0%85%E8%B6%85%E7%8F%BE%E5%AF%A6%E7%A0%94%E7%A9%B6-%E5%9C%96%E5%BB%BA%E5%A4%AA%E7%A9%BA%E9%9B%BB%E6%A2%AF-google%E7%A7%98%E5%BB%BA%E7%8B%82%E6%83%B3%E5%AF%A6%E9%A9%97%E5%AE%A4-220825333.html

Monday, November 14, 2011

加拿大版『尼斯湖水怪』再現 水下陰影長達12米


視頻截圖:加拿大歐肯納根湖附近居民拍下的“水怪”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歐肯納根湖(Okanagan Lake)附近一名男子日前拍下一段視頻,顯示湖水中有一個疑似巨大生物的輪廓陰影,很可能是加拿大版的“尼斯湖水怪”。

這位名叫理查德·胡爾斯(Richard Huls)的“水怪”目擊者說:“很明顯那不僅僅是水波,它的顏色更深一些。它的體積很大,輪廓和湖裡的水波並不平行。這證明水下有什麼東西。它或許就是歐肯納根水怪(Ogopogo)。” 30秒的視頻顯示,水下的陰影長達12米,似乎並未移動。

加拿大土著印第安人中有一個傳說,歐肯納根湖中存在水怪,要從湖上通過必須付出祭品,印第安人通常向水中投放小動物求平安。在湖邊有一個標誌牌,上面寫道:“在缺乏想像力的白人到來之前,歐肯納根水怪就已經被迷信的印第安人所熟知。它的家可能在湖底一個洞穴中,印第安人用獨木舟將小動物送給它。”

1860年以來,已經發生過上千次“歐肯納根水怪目擊事件”,還有許多所謂水怪的視頻。大多數目擊者描述稱,它是一條長著駝峰的大海蛇,長12米左右。1991年,日本Nippon電視臺資助的探險隊曾利用遙控裝置和迷你潛艇搜索這只水怪,但毫無發現。

http://tech.qq.com/a/20111110/000114.htm

------

Sunday, November 13, 2011

研究人員稱太陽系內或存大量外星人問候標誌


探測我們的鄰居:七十年代發射的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探測器,攜帶有關地球和人類的詳細信息,希望外星探索者能發現它們


地球的聲音:“旅行者”號探測器搭載的“金唱片”上有錄音,也有太陽系的相關信息


太小:擁有與我們類似技術的外星人將無法發現攜帶“金唱片”的飛船,更遑論唱片了


本周白宮發表聲明說,沒有任何現有的證據表明外星人曾試圖聯系過地球??事實上,也沒有證據表明它們是否真的存在過。

但奧巴馬政府為什麼如此肯定?科學家們提出了這個問題,他們表示,我們對外層空間觀察不夠仔細??太陽系內有可能存在大量外星人的問候標誌,只是我們沒有發現罷了。他們補充說,我們的深空探測器(美國宇航局的“開拓者”和“旅行者”飛船)可能太小,外星文明看不到它們。

美國的 “我們人類”項目允許公眾提交請願書,要求政府採取行動。一份請願書要求美國政府正式確認“外星人的存在並與人類進行過接觸”。白宮的聲明是對上述質詢的回應。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負責政策和通信工作的菲爾-拉爾森回復說:“美國政府沒有證據表明我們的星球之外有任何生命存在,或者外星人是否存在或與任何人類進行過接觸。”

但是,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兩名研究人員卻有不同觀點,他們的相關論文已經被《小行星學報》 接受並在網上公開。岩石倫理研究所的雅各-哈奇-米斯拉和地球與環境系統研究所的拉維-庫馬爾-科帕拉普表示,外星飛船或賽艇大小的探測器可能漂浮在我們的太陽系附近,但是我們對此豪無察覺。他們寫道:“迄今為止我們有限的搜索與浩瀚的太空相對照,意味著任何搖控的無人駕駛的外星人探測器仍將可能繼續被忽視:“外星人遺留下的文物可能存在於太陽系,只是我們不知道罷了,因為我們的搜索得還很不充分。檢測到1-10米長的外星人探測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研究人員最後的結論是:“迄今為止的研究非常不完整,我們不能排除非地球文物存在的可能性,它們甚至有可能正在觀察我們。隨著我們繼續探索月球、火星和其他鄰近空間區域,我們對非地球文物研究的完整性將不可避免地增加。”

http://tech.sina.com.cn/d/2011-11-11/08116306240.shtml

以色列培育的無毛雞





1954年在美國發現了基因突然變異的無毛雞,以色列的研究者把無毛雞與普通的雞交配以後,研製出了這紅色無毛雞,成功率百分之百。據說這回地球溫暖化有關,在中東和非洲養雞要花費大量的能源,如果養殖無毛雞即使是31度的室溫,也不用開空調,而且在加工時不用拔毛。到目前為止,這個研究室已經食用 1000多只,味道鮮美可安全食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8/8/3/6/101883637_4.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1883637&mdate=1027091744

Friday, November 11, 2011

DNA證據表明史前壁畫中『斑點馬』真實存在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石器時代早期人類繪制的壁畫中有生動形象的“斑點馬”圖案,此前研究人員曾認為這可能是早期人類藝術繪畫的一部分,這一奇特物種並不存在。但目前科學家聲稱,擁有像斑點犬表皮的一種遠古馬生活在25000年前歐洲西部。


最新DNA證據表明,擁有像斑點犬表皮的一種遠古馬生活在25000年前歐洲西部


對石器時代馬骨骼和牙齒DNA分析顯示,一種基因突變導致馬皮膚上出現黑白相間斑點的獨特圖案。英國約克大學研究人員和國際研究同事對跨越法國至西伯利亞地區的歐洲15個考古遺址的31個野生馬化石進行了DNA分析,結果顯示其中6個野生馬化石共同擁有“斑點皮膚”基因。在來自歐洲西部的10個野生馬化石 (來自法國西南部和西班牙坎塔布連海岸),有4個野生馬化石擁有“斑點”基因,這表明這些遠古野生馬在當時擁有共同的祖先。其他兩個匹配野生馬化石發現於現代烏克蘭,很可能是由貿易行為運送到該地區。

石器時代早期人類的壁畫藝術非常吸引考古學者,這些石器時代壁畫中時常繪畫著馬,馬圖案的顏色主要以棕色或者黑色為主。但在法國西南部一處洞穴壁畫卻令人印象深刻,壁畫中繪制的奇特馬圖案被稱為“Pech Merle斑紋馬”,可能繪制於25000年前。

這一壁畫發現於上世紀20年代,隨即引發了這種遠古馬是否存在或者僅是繪畫者精心製作藝術作品的爭議。現今人們已繁殖了類似斑點犬皮膚的馬,但之前人們認為這種斑點馬是一種近代現象。

約克大學考古系特裡-奧康納(Terry O’Connor)教授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期刊上撰文指出,早期人類是以目睹事物為基礎繪制圖像,他們的壁畫作品提供了當時人們所遇環境的第一手詳細資料。

在25000年前,歐洲部分地區仍是凍土地帶,野生馬無法掩蓋完全自己的蹤跡。奧康納說:“這種遠古野生馬皮膚上出現奇特斑點圖案應當與迄今我們並不知曉的環境因素有關。”

http://tech.big5.enorth.com.cn/system/2011/11/09/008096282.shtml

Wednesday, November 9, 2011

美研究稱遭遇外星人綁架或為夢境


美國研究人員發現,通過幾天的意識訓練,他們能夠讓志願者在夢境中遭遇外星人,例如看到滿載小外星人的飛船或者邪惡的機器人


短短3天之內,參與實驗的20名志願者中便有7人在夢中看到外星人,例如小綠人或者7英尺(約合2.13米)的機器人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只要讓志願者進入半夢半醒的狀態同時讓他們在腦海中“搜尋”外星人,他們便可以“訓練”志願者在睡夢中遭遇各種外星人,例如小綠人或者7英尺(約合2.13米)的機器人。

研究人員發現,他們能夠為擁有豐富想象力的志願者制造遭遇外星人的夢境。在他們的夢境中,外星人從系外行星駕臨地球,而後綁架地球人或者在他們身上做各種實驗。研究人員指出,通過一系列意識訓練,他們能夠誘導志願者進入半夢半醒狀態,進而讓他們獲得遭遇外星人的“離體體驗”。在參與實驗的20名志願者中,有7人看到了外星人。

此項實驗只持續幾天,首席研究員邁克爾-拉杜加表示:“有人自稱遭遇外星人,但這並不意味著地球以外的世界真的存在其他文明,這只是人們在無意中進入的一種意識狀態,一種很少被研究的狀態。”實驗中,研究人員要求志願者在清醒狀態下進行一系列意識訓練,誘導他們獲得離體體驗。進入這種狀態後,研究人員又要求他們搜尋外星人。實驗結果顯示,那些成功夢見外星人的志願者獲得了非常生動逼真的體驗。

志願者克雷格說:“上午10點40分到11點20分,我打了一個盹兒。我一直有睡眠障礙,因此,我認為並不會發生任何事情。在半睡半醒的狀態下,我感覺自己飄了起來。我對自己說,去看看外星人。接下來,我來到一座山附近的空地,四周被樹木環繞。我看到一艘宇宙飛船,看到兩個戴著頭盔的外星人,他們的身邊還有一個機器人。機器人的高度大約在7英尺左右,一身銀色。兩個外星人看上去並不友好。警報器響起時,我覺得自己已經走出100英裡(約合 160公裡),靈魂很難回到肉體。”

另一位志願者說:“我睜開眼睛,看到床的另一頭站著一個外星人,長相很典型,大腦袋,大眼睛,身子很小,胳膊很細,皮膚呈深綠色。所有的一切都非常真實,甚至超過清醒狀態下的經歷。在意識到無法回頭之後,我的恐懼感反而消失了。我覺得沒什麼可怕的,因為並沒有什麼危險的事情。”其他志願者表示,感覺到外星人將手放在他們的肩膀上,或者與外星人一起飛。

克雷格曾撰寫過幾本有關控制夢境的著作並廣受讀者歡迎。他說:“遭遇UFO和外星人可能是有意控制狀態下的一種經歷。幾天的實驗證明這種經歷實際上是人類大腦的產物。一些曾遭遇外星人的‘目擊記錄’從未得到驗證,相比之下,這項實驗得出的數據更為可靠。”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11031/4780895.html
(真係要問金錢師啦!點解呢段新聞要放係財經新聞裡面?!)

Tuesday, November 8, 2011

科學家新書宣稱:人類是地球上第三聰明動物


寬吻海豚

雖然認為人類因為聰明而主宰了動物王國是全球主流看法,但還有一種觀點認為,人類不過是這個星球上第三聰明的動物。這種說法體現在《銀河系漫游指南(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一書中,作者為道格拉斯•亞當斯(Douglas Adams)。不過玩笑歸玩笑,道格拉斯的想法還是值得探討的,尤其涉及他提到的第二聰明動物是海豚的時候。

當您比較海豚(尤其是寬吻海豚)的體重和大腦容量的時候,會發現它們跟人類大腦情況十分相似。海豚甚至因為大腦的相對質量高於其他物種,而被稱為第二聰明的生物[來源:The Sunday Times]。它們的大腦跟高級智慧生物也有許多相似之處。

寬吻海豚似乎可以掌握高超的語言理解能力,看起來它們不僅能從語義學的角度,也能夠從語法的角度理解一系列動作信號。寬吻海豚還能理解一般意義上的單詞,比如“球”可以代表具有相似特徵的一些物體;他們還能夠理解基礎的數字概念;他們也可以對遠處的物體做出反應,它們傳遞信息的過程既可以通過聽覺也可以通過視覺,這使得它們可以辨識電視上的圖像(黑猩猩則必須經過培訓才能完成)。海豚對影像回應的精準度完全達到了人類的水平,即使視覺線索傳遞得很抽象也毫無問題。

海豚還具有領會指示的能力,這同樣也是黑猩猩們要努力學習的一個部分。考慮到海豚並沒有胳膊,那麼這種能力就更令人驚嘆了。即使研究者們猜想海豚是通過回聲定位的經驗得到方位概念的,但它們能夠做到這點還是很強大。此外,海豚也能通過照鏡子、檢查身體上的細微記號來獲得自我認知。海豚會記住近期的活動內容,在訓練員的引導下它們可以重復表演某些節目或者選擇表演新的節目。海豚也是非常出色的模仿高手,不僅可以模仿聲音還可以模仿動作。更有趣的是,他們不僅可以模仿同類,甚至還可以模仿人類,也就是說它們會通過自己身體的一些部分來模仿我們,例如將尾巴當成人的腿等等。

寬吻海豚們以能夠互相教授新技術而聞名於世。舉例來說,受傷的海豚會在休養期間學著使用尾巴 “走路”,在它康復之後會把這個技術教給自己的同伴。另一個有趣的例子是,海豚為了防止被多刺的魚紮到,而培養起了鼻子上頂著很多海綿動物行走的生活習慣,這種用海綿把自己武裝起來的聰明之舉說明它們具有很強的適應環境、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個特別有意思的情節是,雖然曾經在實驗室的環境中我們允許海豚在遇到難題時選擇“我不知道”,但是當海豚選擇這一選項後,它們可能開啟自己的思維過程,這表明海豚具有後設認知的概念,說明它們具有自我認知以及更高的意識狀態。

那麼所有這些都使得海豚跟人類一樣聰明嗎?也許並不是,但公平的說,海豚在生物群中的確具有相當高的聰明才智。

http://tech.qq.com/a/20111107/000272_1.htm

補充資料: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的書同電影其實一早已經有,作者皆已經過身,更加唔係咩科學家,真係唔明個題目「科學家新書」想點,不過後半探討海豚智慧的確有趣


Douglas Adams



美研製雙腿類人士兵機器人:會出汗做俯臥撑



美國波士頓動力公司研製了一款名為“PetMan”的軍用機器人,能夠像士兵一樣活動手臂和大腿,還能夠做俯臥撐。這款機器人並不會在近期內應用於戰區,目前的作用是充當一個行走機器,測試士兵的防化服以確保其不會發生破裂。

PetMan的速走和其他運動能力用於測試新防化服,以確保不會在化學戰劑存在情況下發生破裂。波士頓動力公司表示Petman是第一款外形與人類似,體型與人相當並且能夠像人一樣行走的機器人,時速可達到4.4英里(約合每小時7公里)。Petman能夠在保持身體平衡情況下跳爆竹,下蹲後促腿和俯臥撐。

此前用於測試防化服的機械系統只能以一種不切實際的方式壓織物,而不是像人類採取的方式那樣進行測試。PetMan擁有很好的平衡感,在跑步機上奔跑時,即使被人用力推也不會摔倒。波士頓動力公司工程師羅伯特-普雷特表示:“Petman可以取代人類,進入福島反應堆等存在危險物質的地區。此外,它們也可以登上船隻或者進入建築,執行滅火任務。”

Petman的研製工作獲得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的資金支援。波士頓動力公司的設計者表示:“Petman能夠經受住化學戰劑考驗,在保持平衡情況下自由活動,行走、爬行或者完成其他一系列動作。通過控制溫度、濕度和出汗,Petman能夠在防化服內模擬人類生理學現象,進行非常真實的防護服測試。”

http://digital.sina.com.hk/news/7/4/1/1123468/1.html

美國白宮否認曾與外星人聯系 稱不放棄希望


在數千人簽名請願要求政府披露與外星人接觸的真相之後,白宮做出回應,否認曾與外星人聯系


美國白宮表示尚未發現任何外星人存在跡象,但仍在搜尋之中。美國公眾認為政府試圖掩蓋曾與外星人聯系的真相,他們簽名請願要求政府“給個說法”,白宮這才做出這種回應。

白宮科學與技術政策辦公室的菲爾-拉爾森否認政府曾與外星人接觸,更沒有向公眾掩蓋真相。他承諾科學家將繼續尋找外星生物。拉爾森在標題為“搜尋外星人,但尚未發現任何證據”的博客中說:“美國政府並未發現任何證據能夠證明地球以外的其他星球存在生命,地外生命並沒有與任何地球人進行聯系或者接觸。沒有任何令人信服的證據說明政府向公眾隱瞞真相。但這並不意味著沒有對地外生命進行討論和搜尋。事實上,很多研究計劃都旨在確定地球以外的星球是否存在生命。”

這些研究計劃包括SETI(搜尋地外文明的英文首字母縮寫)在內,利用地面望遠鏡進行觀測,以尋找外星生物存在跡象。目前,美國宇航局的開普勒飛船正在繞地球飛行,搜尋類地行星。在UFO(不明飛行物)癡迷者簽署兩份請願書後,拉爾森發表了這篇博客,加以回應。第一份請願書有5287人簽名,要求政府公布與外星生物進行聯系的真相。

第二份請願書有1.2萬人簽名,要求白宮承認外星人曾與人類接觸。這份請願書說:“數百個軍方和政府部門的證詞均證實地外生物存在。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50%的美國人認為存在地外生物,有超過80%的人認為政府在這件事情上並沒有說真話。人們有權知道真相。”

作為回應,拉爾森指出很多科學家也認為宇宙的其他地方可能存在生命,但考慮到與地球之間的距離,外星人與人類建立聯系的可能性極低。所有有關外星生物的證據都只是推測和具有統計字意義。他說:“事實是,我們尚未發現任何具有可信度的地外生命存在證據。”

Paradigm Research Group是發起請願的組織之一,他們表示政府選擇一位職位較低的官員對請願做出回應的做法令人無法接受,他們將組織新一輪的請願。奧巴馬政府的“We the People”倡議讓請願成為一種可能,這項倡議邀請公眾提出各種他們希望政府進行討論的問題。白宮最初表示請願者要在30天內征集到至少5000個簽名,政府才會對他們提出的問題做出回應並考慮採取行動。現在,對簽名人數的要求提高到2.5萬人。

http://tech.sina.com.cn/d/2011-11-08/08016289226.shtml

Monday, November 7, 2011

教堂古壁畫藏魔鬼臉 在聖人頭上偷笑



教堂古老壁畫,展現宗教故事,但聖人頭上,竟然有魔鬼一直偷笑。

意大利古城阿西西( Assisi)的聖方濟大教堂( Basilia of St Francis),逾 700年來一直掛着畫家喬托( Giotto)筆下描繪聖方濟之死的壁畫,卻一直沒人看穿畫中的秘密,除了專家弗魯戈尼( Chiara Frugoni)。

那秘密是:原來畫中眾人頭上的白雲邊緣,暗藏着一個微笑、勾鼻、有兩隻角的魔鬼臉(圖)。由於人們站在地上難看到雲端,所以一直沒發現這秘密。弗魯戈尼說:「在中世紀,人們相信住在天上的魔鬼,能阻止人類靈魂升天堂。」喬托為甚麼畫下魔鬼,仍有待考究,可能蘊含聖神意義,也可能惡作劇。教堂維修部主管富塞蒂則認為,喬托可能把敵人的臉畫成魔鬼。

英國《每日電訊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11108&sec_id=15335&art_id=15780864&av_id=15781619

全貌:

Sunday, November 6, 2011

美科學家稱觀察燈光可尋找外星人線索


這是埃及沿著尼羅河沿岸的燈光,科學家們近期提出通過對外星人城市燈光的探測,或許將幫助我們找到它們存在的線索


天文學家們表示人工燈光或許將幫助我們找到其它世界上存在文明社會的線索。並且他們建議我們現在就應當著手對我們太陽系的邊緣地帶展開搜索以預防萬一。

提出這項建議的人是哈佛大學的亞伯拉罕·勞埃伯(Abraham Loeb)和普林斯頓大學的埃德溫·特納(Edwin Turner),相關論文已經提交《天體生物學》雜志。他們的論文現在已經在arXiv.org網站上貼了出來,引發廣泛關注。

勞埃伯是哈佛天文系主任並在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任職。他承認想要借助對外星世界的城市燈火去探測他們的存在是難以實現的。但是他指出這樣做的成本是很低的。

他說:“我們說進行這項搜尋工作是完全可以在現有的其他搜尋項目上實現的。完全沒有必要調用額外的資源。我們的邏輯很簡單:如果我們能做這項工作,那為什麼不去試試呢?為什麼要自己遮蔽自己的眼睛呢?”

以下就是他們的思路:我們都知道一個天體的亮度會隨著觀察者的距離變化而發生變化,但是這一關系需要進行區分,即這一天體發出的光是來自反射其它天體的光還是本身自己發出的光,在這兩種情況下,距離-亮度關系的變化是不同的。對於一顆自發光的天體,其亮度和距離的平方成反比,而如果這一天體是依靠反射其它天體的光芒,那麼其亮度應當和距離的四次方成反比。

勞埃伯認為,展開對我們太陽系邊緣的大片冰雪世界——柯伊伯帶天體的亮度巡查將有助於檢驗這一理論,並考察外星人有沒有在這些世界上“開燈”。他說:“我們得出結論,依靠現有的技術和望遠鏡,我們是可以察覺到這一距離上的天體表面出現的異常亮區的,極限分辨率大約是一個城市那麼大的范圍。”

可是,怎麼可能會在我們太陽系的邊緣找到外星人呢、確實不太可能,但是勞埃伯和特納認為這樣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他們說:“柯伊伯帶存在人工光源的小天體可能源自附近的其它恆星系,尤其是一些較小的天體可能會在遭遇劇烈撞擊事件後脫離它原先所在的星系並最終漂泊至太陽系,停留在柯伊伯帶。”

除了搜尋外星人之外,勞埃伯指出這樣的觀察也將有助於我們了解柯伊伯帶天體在它們不同的軌道位置上的亮度變化。他說:“即使最終的答案是否定的,那裡什麼也沒有,我們仍然能從中學到不少東西。而如果那裡果真發現了什麼值得進一步考察的目標,那將改變我們對於現實世界的看法。”

而這一行動中所使用的技巧也可以在下一代望遠鏡,如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和大麥哲倫望遠鏡建成之後應用於對其它恆星系的巡查。這些新一代巨型望遠鏡預計將在最近10年內建成並投入使用。近年來傳統上實行的對可能存在的外星文明進行無線電監聽的計劃開始受到廣泛質疑,人們懷疑這樣的工作是否將是一無所獲的,比如外星人可能早已越過了使用無線電進行相互通訊的時代而進入更加高級的階段?如果是這樣的話,對它們發出的光進行探測或許將是一種可以考慮的選擇。

有人甚至提出要對其它世界上發現的人工光源進行光譜分析。這樣我們甚至就能了解這些外星人所使用的照明工具究竟是白熾燈泡,日光燈管還是LED節能燈。但是進行這樣的特定搜尋工作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勞埃伯指出:“要想讓這樣的分析成為可能,這顆星球的黑夜半球的燈光亮度幾乎要達到它白天半球的亮度差不多的數量級。”而如果反觀我們的地球,地球上白天的亮度幾乎是晚上的60萬倍。要是這些外星人真的開這麼亮的燈,那麼他們一定會被堆積如山的電費單壓死。

http://digital.sina.com.hk/news/7/4/1/1124127/1.html

Saturday, November 5, 2011

NASA擬用激光技術牽引太空物體 並非憑空幻想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推拉移動物體的無形光束—“牽引光束”,是科幻作品中頗具吸引力的環節,在科幻劇《星際迷航(星空奇遇記)》中牽引光束可用於拖運太空飛船穿過太空,俘獲漂移太空艙,甚至能夠捕獲逃離的敵人。

並非僅是科幻小說作家對牽引光束感興趣,目前美國宇航局投入10萬美元用於研究使用激光牽引航天器中的微粒,比如在太空軌道運行的火星探測器。


在科幻劇《星際迷航》中牽引光束可用於拖運太空飛船穿過太空,俘獲漂移太空艙,甚至能夠捕獲逃離的敵人。


真實的牽引光束可以移動活體細胞大小的微粒,目前還不能實現更大微粒的傳輸。美國宇航局稱,這項牽引光束技術並未超越當前科學技術能力。美國宇航局首席調查員保羅-斯蒂斯雷和研究同事德米特裡斯-普利奧斯、巴裡-科伊爾在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進行了三項實驗,研究如何通過激光集合並傳輸微粒至另一個裝置,類似於吸塵器吸積灰塵,再將灰塵放至一個容器或者袋子中。


目前美國宇航局投入10萬美元用於研究使用激光牽引航天器中的微粒,比如在太空軌道運行的火星探測器。


斯蒂斯雷說:“雖然牽引光束是科幻故事的主題之一,尤其是《星際迷航》,但目前激光基礎誘捕裝置並非憑空想象,也未超越當前現有技術。”現在研究發現三種不同方法可使用光的力量運輸微粒,比如:單分子、病毒、核糖核酸和全功能細胞。最初觀點認為我們可以使用牽引光束來清理軌道殘骸,但牽引較大的物體至少當前是無法實現的。基於該理論我們可用於收集太空樣本。”

第一項實驗是研究小組使用光學漩渦或者“光學鑷子”,通過兩束反向光束彼此環繞,結果產生環狀幾何範圍微粒限定在重疊光束暗核部分,通過交替增強或減弱其中一支光束(其效果是加熱環繞俘獲粒子周圍的空氣),研究人員發現粒子會沿著環狀光束中心移動。

第二項實驗是使用在物體周圍螺旋位移的“光學螺線管束”,測試顯示該途徑能夠捕獲粒子,並對粒子施加與光束源相反的作用力。研究人員發現該技術可在真空下操作實現。

第三項實驗是“貝塞爾激光束”,激光會在中心焦點形成“環狀同心圓”,至少從理論上激光束可沿著目標物體的路徑上誘導磁場,相對於光束運動的方向逆向牽引目標物體。

科伊爾說:“我們希望能夠徹底理解這些方法,期待著其中一個方法能夠用於我們的用途。我們已開始著手操作,迄今為止這是一項全新的應用,還沒有人真正地嘗試。”

http://tech.qq.com/a/20111103/000137.htm

Wednesday, November 2, 2011

古代海水如同毒液 硫化物含量超當今八百餘倍


大峽谷曾經為遼闊的海洋


地球生氣起源於海洋,地球曾經也幾乎都被海洋所覆蓋,相信所有人都知道這樣的理論。不過為什麼在出現海洋很久以後纔出現生物呢,最近科學家找到了答案。

根據每日郵報報道,近日科學家的一項研究發現,早期時候地球上的海洋就想毒液一樣,所有生物都難以生存。這是來自丹麥南方大學的研究員發現的,他們稱地球7億5千年前存在大片的海洋,但是當時海中存在這大量的硫化物。

新的研究結果目前已經發表在地球雜誌和行星科學快報上。科學家是在大峽谷考察時發現的這樣的結果,他們探測了岩石中的微量元素,從而發現古代時期海洋中存在高容量的硫酸鹽。而當時海水中的鉬要比如今海水中鉬的含量高出許多,而這些岩石也更容易融化於含氧的水中。

負責本次研究的馬修博士稱:“這是驚人的發現,當時的海水與現在存在很大的差距,不過我們還不知道它們是怎麼變化成現在這樣的,這還需要慢慢的研究。”根據科學家介紹,當時海洋硫化物豐富,特別是淺海,而它們的覆蓋率是當今的400至800倍。

http://tech.qq.com/a/20111027/0001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