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ne 30, 2011

乾旱、洪災、頻繁來襲 『極端天氣時代』或來臨



在持續幾個月的乾旱之後,中國的東南部最近又遭遇洪澇災害;而在太平洋彼岸,美國的中西部在本月初則有200多個地方創造了高溫紀錄;一個多月前,美國南部連遭龍卷風襲擊;與此同時,英國在經歷了三百年來最冷的冬天之後,又迎來百年來最暖和的春天,斯諾頓市更是有了一場六月雪……凡此種種似乎都在告訴人們,『極端天氣時代』來臨了!


日益頻繁的災害

實際上,近幾年來人們一直在關注和討論極端天氣。在2009年的冬季,歐洲、亞洲和北美洲被極端寒冷大范圍籠罩著,美國多個地方不斷出現最低氣溫紀錄;歐洲的暴雪中斷了空中和陸路交通。而到了2010年 6月,則是莫斯科有氣象紀錄以來的最炎熱的夏天,從7月開始一直到8月中旬的高溫,導致俄羅斯歐洲國土部分爆發大規模的山林大火,有害氣體影響了數以千萬計的人。時年8月,巴基斯坦遭受了歷史上最糟糕的洪災,2000多萬人受災。中國當時也有多個地方高溫打破了歷史極端紀錄,因此中國有了史上最熱的夏季。

今年年初,世界氣象組織全球天氣研究計劃負責人卡西姆·阿斯拉爾接受記者采訪,在歸納極端氣候時說,不可能預測到2011年會有什麼極端氣候出現。

但這一年的一半還沒過去,人們就發現,極端天氣已經多次出現在全球各地。今年以來,包括法國、瑞士、德國和英國在內的16個歐洲國家經歷了極端乾燥的天氣,大部分歐洲國家今年3、4、5月三個月的降水量不及正常情況下的一半。多條河流的航運幾乎陷於停頓,不少核電站因為沒有足夠的水用來冷卻,不得不暫時關閉。進入6月份,歐洲又迎來強烈暴風雨,法國和德國多個城市的街道又簡直變成了河流。

當然在過去的幾個月裡,真正的極端天氣還是出現在澳大利亞、美國南部和中國。澳大利亞的昆士蘭州,去年12月和今年1月因為連遭暴雨,遭遇了『史上最慘的自然災害』,經濟損失達300億澳元,居民生活遭到破壞,清理工作至今還沒結束。

在北美大陸,致命的龍卷風今年一再光顧美國南部,單4月份就遭遇600多起,其中在密蘇裡州的喬普林,一起龍卷風還奪走了138人的生命;亞利桑那州的人前幾天則不得不奮力與『史上最大的山火』搏斗;密蘇裡河又出現『史上最大洪水』;而這一切發生的時候,德克薩斯和其他的南方一些州的乾旱正不斷惡化——— 過去12年裡,這些地方有八年經歷了『不同尋常』的乾旱。在德州種植花生和棉花的農場主約翰·布徹無奈地說:『我真不知道我們還要忍受什麼。以前從來沒見過這麼乾,不記得有類似這樣的事情發生。我們可能失去一切。』

而在中國,目前南方多省正倉促地從抗旱轉入防洪。山洪暴發、泥石流和河流決堤,不僅造成巨大財產損失,也奪去了不少人的生命。

此外,世界上其他地區也都不同程度地出現反常天氣。有新的研究顯示,過去幾年在140多個國家發生了自然災害,說明現在的氣候正變得越來越極端。樂施會上個月的一份報告說,在1980年代,洪水和暴雨引發的災害,全球平均每年有133起,而現在,這一數字已經上昇為350起了。面對這些數據,一些人在驚呼『極端天氣時代來啦』!也有人說,由於極端天氣變得如此頻繁,所以現在應該把『極端天氣』稱為新的正常天氣,不極端反而不正常。


極端天氣的影響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極端天氣變得如此頻繁?到目前為止,科學界大多數人的看法是,全球變暖是導致極端天氣的主要原因,而人類活動大量的碳排放則是氣候變暖的重要原因。當然,也有不少人質疑這一說法,認為這是地球自身的變化,人類活動對其影響甚微。這一爭論,對目前各個國家關於限制碳排放談判中采取的立場也有很大影響。

雖然極端天氣的原因有爭議,但其嚴重後果已是人所共見。除了極端天氣能給人類帶來直接的財產和生命損失,還有其他一些惡劣影響。

其中最嚴重的要算是對糧食市場的影響。例如,由於受前一段時期全球極端天氣影響,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烏克蘭、加拿大、阿根廷和澳大利亞等主要產糧國糧食大面積減產,影響了主要農作物的供應,從而使全球糧食供求關系失衡進一步加劇,國際糧食價格出現了新一輪的持續上漲行情。國際市場的小麥價格上漲至近年來最高值,玉米價格上漲超過了50%,大豆價格上漲了34%。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的報告顯示,全球食品價格指數在2010年12月達到了215,為近20 年來的最高點,預計2011年全球食品價格可能進一步上漲。

目前,在全球經濟復蘇仍十分脆弱和不確定的情況下,全球食品價格的過度上漲將有可能對需要大量進口糧食的新興市場國家形成打擊,導致這些國家通脹壓力進一步加重,從而影響全球經濟的復蘇進程。

當然,不管是什麼時候,面對災害時窮國受到的影響總是大於富裕國家。比如,墨西哥在4月份遭到熱浪襲擊,有些地方還出現48.8攝氏度的高溫,目前全國還有一半以上的地區受到乾旱影響,全國出現9000多起山火。墨西哥最大的農業工會說,因為牧場缺乏飼料,該國有大約350萬農場主瀕臨破產。而國際糧食價格的不斷上漲,更可能令一些貧窮國家陷入飢荒,並由此引發政局動蕩或其他人道主義災難。此外,因自然災害導致家園被毀,很多人不得不背井離鄉,甚至出現國際『氣候移民』的問題。

因此極端天氣的出現,不僅給這個世界提出了科學問題,提出防災減災的任務,而且也給國際社會帶來安全管理和國際政治方面的挑戰。


極端氣候古已有人類可以克服之

極端氣候頻繁來襲,人類是否面臨末日?致力保護地球和促進人類發展的加拿大戴維·鈴木基金會的專家瑞安·科達瓦基表示,人類可以克服極端天氣和氣候變化,不過前提是大家要精誠合作。

瑞安認為,從地球上出現人類文明開始,就不斷有極端氣候出現。極端天氣有時會改變我們熟悉的環境,讓人類顯得非常無助。一份新的研究報告顯示,因為極端天氣帶來的自然災害,導致全球范圍內越來越多的人流離失所,成為一個日益突出的問題。而這些災難背後,往往都有氣候變化的影子。

據統計,2009年,全球有1520萬人因為氣候變化帶來的災難而背井離鄉成為移民,2010年,由於極端天氣更加頻繁,這一數字增加到3830萬人。

瑞安說,考慮到2010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創了紀錄這一事實,作為人類,我們應該問:『當氣候難民和氣候移民成為常態時,我們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子?』尤其是,這些移民極可能給世界帶來安全問題以及潛在的爭奪資源的衝突,我們更應該重視這些問題。

看著眼前不斷出現的災難,人們很容易對未來產生絕望情緒。不過,也有很多有希望的事正在發生。比如,最近加利福尼亞州就排除了一些人的乾擾,州議會否決了一個方案,使得該州的綠色能源產業免遭威脅,繼續發展綠色經濟;而在英國,政府已經定下了最具雄心的減少碳排放的目標。其他地方也有很多政府和民間組織,在為減排做出不少承諾和具體貢獻。

瑞安樂觀地估計,如果我們在減排上做得更多,能夠精誠合作,再從過去對環境不斷適應的經驗中學習,那麼人類克服極端氣候帶來的災難,應該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人民網

Wednesday, June 29, 2011

俄科學家預言人類將在20年內發現外星文明


近日一位俄羅斯科學家預言人類將在20年內發現外星人,並且認為它們的樣子將和人類非常相似——擁有兩只手兩條腿和一個腦袋——大概就像是E.T中的外星人形象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一位俄羅斯天文學家預言,人類將在未來20年內遭遇外星文明。

安德烈·芬克爾斯坦(Andrei Finkelstein)教授認為,目前已知的銀河系內行星中有大約10%圍繞類似太陽的恆星運行,如果能再這些行星的表面找到水,那麼也就很有可能找到生命。他是在此間於莫斯科召開的一次有關地外生命的國際論壇上說這番話的。

芬克爾斯坦教授表示:『生命的出現是復雜原子進一步發展的必然產物,生命必定存在於其他星球之上,而我們將在未來20年發現它們。』他是俄羅斯科學院應用天文學研究院院長。

當被問及他認為外星人的樣子時,芬克爾斯坦教授表示他們最有可能和人類相似,擁有兩只手兩條腿和一個腦袋。他說:『或許他們的皮膚顏色不同,但是即使是我們人類內部也有膚色差異。』

芬克爾斯坦教授的研究院在上世紀60年代冷戰如火如荼之時曾經執行過一個項目,向地球之外發送無線電信號並同時監聽任何可疑的外星訊號。

他說:『這一項目的大部分時間內,我們是在搜尋有無外星訊號存在。』

芬克爾斯坦教授的表態恰好和網上爆出倫敦BBC電視大樓上空出現UFO及其母船的新聞在同一天,不知是否巧合。

這些疑似UFO的亮點恰好被路過的行人用手機拍下並傳到了網上,引發熱議。

新浪科技

大型恐龍是溫血動物 望解決古生物學史最久爭論


對圓頂龍和腕龍的牙齒進行的化學分析表明,這些大型生物的體溫與哺乳動物類似。(圖片提供:Dmitry Bogdanov;Thomas Tutken/波恩大學)


古生物學家Richard Owen在1842年挖掘一具恐龍化石時,認為它看起來像一類爬行動物——一只生有鱗片、動作遲緩的四肢以及冷血的『恐怖蜥蜴』。然而人們今天知道許多恐龍是快速、有力而凶悍的。自上世紀60年代開始,科學家便一直在爭論,遲緩的爬行動物的那些冷血的生理特征能否為像迅猛龍這樣敏捷而迅速的恐龍提供動力。如今,科學家利用一項曾為氣候學家所獨享的技術,證明了大型的四足恐龍與哺乳動物具有類似的體溫——有證據表明,它們要麼是溫血動物,要麼比現代爬行動物更善於保持體溫。

美國帕薩迪納市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的進化生物學家Robert Eagle是從該校的同事那裡聽說這項技術的,後者曾用它來重建古代氣候。通過分析古老岩石中的礦物質,地球化學家能夠確定不同化學同位素的相對數量。不同同位素的形成往往取決於在高溫或低溫條件下發生的化學反應。

這種名為『集群同位素溫度測定法』的技術集中研究了與碳和氧的化學鍵有關的一種反應。在較低溫度下形成的礦物質中,更多罕見的同位素碳13與氧18易於構成化學鍵。通過研究礦物質中捕獲的二氧化碳,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的地球化學家John Eiler與其他研究人員曾試圖確定在這些礦物質形成的時候,地球的溫度是多少。

科學時報

Monday, June 27, 2011

巴西亞馬遜雨林發現迷失原住民部落 大約200人


未經證實的亞馬遜原住民部落,生活在稻草覆蓋的小屋里


這個不明印第安人部落據信屬于帕納語族


這個原住民社區靠近秘魯邊境,棲身于面積巨大的野豬谷保護區。野豬谷保護區的面積與葡萄牙不相上下,至少生活著14個不與外界接觸的部落


這個部落據信自己種植玉米、香蕉、花生以及其他作物


巴西政府官員表示,他們已經證實亞馬遜雨林存在一個不與外界接觸的原住民部落。在此之前,衛星發現了這個共有大約200人的部落。本周,亞馬遜西南部靠近秘魯邊境的3個面積巨大的空曠地帶得到證實。在當地政府部門——國家印第安基金會的考察隊搭乘飛機獲取更多數據之後,這個迷失部落的存在最終得到證實。

國家印第安基金會之所以利用飛機是因為不想打擾這個與世隔絕的部落。對于這種部落,巴西的政策是不與之進行接觸,但采取措施防止他們的土地遭到入侵,以保護他們的自治性。據國家印第安基金會估計,亞馬遜地區共生活著68個與世隔絕的部落。

這個最新得到證實的部落生活在4座大型稻草屋頂建築內,種植玉米、香蕉、花生以及其他作物。初步觀察發現,這個部落可能屬于帕納語(pano)族。帕納語族的足跡從巴西亞馬遜地區一直延伸到秘魯和玻利維亞叢林。

這個原住民社區靠近秘魯邊境,棲身于面積巨大的野豬谷保護區。野豬谷保護區的面積與葡萄牙不相上下,至少生活著14個不與外界接觸的部落。國家印第安基金會野豬谷協調人法布里希奧-阿摩林表示︰“證實與世隔絕的部落存在並對其進行保護是巴西公共政策的一部分。證實這些部落的存在需要長達幾年的系統性工作。”

阿摩林稱,這一地區不與外界接觸的部落較為集中,是世界上最大的原住民居住區。除了已知的14個部落外,國家印第安基金會還通過衛星圖像或者實地勘察,證實另外8個部落的存在。阿摩林說保護區內的原住民人數大約在2000人左右。他們的文化和生存受到非法捕魚、狩獵、采伐和采礦的威脅,此外,農民的生產活動、傳教士活動以及巴西邊境一帶的毒品走私同樣對他們的生存構成威脅。秘魯亞馬遜地區的石油勘探也破壞了這一地區的穩定。

盡管面臨這些威脅,絕大多數巴西原住民仍保持著自己的語言和傳統。很多原住民多年來為了保護他們世代生活的土地頑強斗爭。他們最終獲得這片土地的所有權並寫入巴西1988年憲法。根據憲法規定,所有原住民祖先留下的土地都要在5年內劃分界線並移交給原住民部落。迄今為止,11%的巴西國土以及近22%的亞馬遜地區移交給原住民部落

http://news.wenxuecity.com/messages/201106/news-big5-1400659.html

英文原文:
http://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2007528/Lost-tribe-200-Amazon-spotted-satellite.html



美國佛州發現史前石雕 至少有1.3萬年歷史



考古學家在佛羅裡達州挖出一片約1.3萬年歷史的骨頭碎片,上面刻有清晰的長毛象或乳齒象圖案。

美國考古學家近日發現北美洲史前人類也具有藝術天分的證據。最新研究報告指出,考古學家在佛羅裡達州挖掘出一片至少1.3萬年前的骨雕,上面竟然刻有三吋(約7.6厘米)寬、一又四分之三吋(約4.4厘米)高的長毛象或乳齒象圖案。

這份發表在考古科學期刊的報告指出,盡管在歐洲早已發現描繪動物的史前藝術,但該骨雕可能是西半球第一件史前藝術作品。

史密森尼伯博物館北美考古學館長史丹福(Dennis Stanford)說:『這項發現令人振奮,我們在北美從未挖掘出類似的古物。』

史丹福說,該骨雕顯示遠古人類曾獵捕這些動物,並畫出所有與他們密切相關和重要的圖案。

亞特蘭大艾莫利大學人類學家史圖特(Dietrich Stout)則表示:『這類發現的真正意義,主要在於讓我們與遠古人類,有實際和情感的相連。』

描繪動物的史前洞穴壁畫過去曾經在德州出土,但僅可追溯至4000年前,遠不及這次出土骨雕久遠。

領導這項研究的佛羅裡達大學專家芭芭拉?柏迪(Barbara Purdy)表示:『當初我們對這塊骨雕的真實性高度懷疑,直到多位考古學家、古生物學家、法醫人類學家、材料科學專家和藝術家幾經鑒定後,纔確定為真品。』

史丹福指出,由於北美的長毛象或乳齒象在1.3萬年前早已絕跡,因此這塊骨雕制作的年代可能更為久遠。

人民網

Sunday, June 26, 2011

微型攝影機闖馬雅古墓



馬雅王朝是中南美洲文明古國,不少文化瑰寶仍保留在古墓內,最近有考古學家利用微型遙控攝影機深入一座封閉了 1,500年的古墓(圖),發現墓裏保存了大量紅色壁畫、陶器以及用玉器和珍珠母製成的壽衣,有助考古學家了解早期的馬雅歷史文化。

墓穴位於墨西哥南部、向有「美洲雅典」美譽的帕倫克市,由於建在墓穴上的金字塔結構不穩,考古學家遲遲不敢進內,惟有利用軸桿把 5厘米長的迷你攝影機,伸進墓穴拍攝。結果拍到墓穴仍保持完好,紅色壁畫上繪有九個人物,根據壁畫圖案,學者推斷墓穴可能屬於馬雅早期一名女統治者,但看不到遺體。

英國《每日郵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10626&sec_id=15335&art_id=15376491&av_id=15376930

首個有肌肉機械人 從錯誤中學習

它看似是《未來戰士》的機械人殺手,又似《星球大戰》的 C-3PO,事實上這些科幻電影經典機械人,已接近成真了,因為瑞士科學家研製出世界首個有肌肉和肌腱的機械人,也是首個能從錯誤中學習的機械人,動靜似人,思考也接近人,號稱世上最先進的機械人,也是「最聰明的人工智能發明」。

獨眼視力等於人類雙眼

「埃西」( Ecci)是瑞士蘇黎世大學 25名科學家研製三年的結晶,用特別研發的塑膠,精心造出骨骼、肌肉和肌腱,完全模仿人體的骨骼肌肉結構,各關節的肌腱都連接上電動摩打,藉此移動膠骨架。「埃西」雖然只有獨眼,但視覺能力相當於人類雙眼。

「埃西」最先進的地方,是它腦部中的電腦,讓它擁有從錯誤中學習的能力,行走活動時失足仆倒,又或者失手丟掉手上物件,它都會分析數據資料,找出問題是如何出現,避免下次再犯。

參與研發「埃西」的法伊弗教授( Rolf Pfeiffer)說,「埃西」除了引領至全新一代的機械人,亦有助開發人工肢體。他指出,人類的活動機制非常複雜,開發「埃西」有助他們更深入了解這套機制是如何運作,「如果我們可造出跟我們一樣的機械手,那麼就可打開人工肢體的所有可能」。

法伊弗又說,當機械人的動靜完全像真人時,一些需要真人人手才能做到的工作,也可以由機械人取代真人來做。

英國《每日郵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10626&sec_id=15335&art_id=15376446&av_id=15376926

-----



雪地路邊車窗 驚現大腳八臉印



世上有沒有大腳八呢?美國有探險家聲稱發現可能屬於大腳八的腳印和臉部印痕,呼籲公眾贊助聘請鑑證專家,在這些可疑痕迹中提取脫氧核醣核酸( DNA)化驗,解開大腳八之謎。

美國桑格超自然學會探險家岡薩雷斯在加州謝拉國家森林裏,遇上大風雪而把汽車暫時遺下,當他們折回時,卻在車窗發現疑似大型動物留下的污迹,「就像有東西走近貨車,把臉壓在車窗上往內窺看」,所以車窗上留下兩隻腳印,和臉孔壓窗的痕迹。岡薩雷斯說,希望公眾出錢贊助他們聘請專家,化驗印痕上的 DNA,「我相信大腳八的存在,但不相信牠擁有神秘力量,牠只是未為人知的生物而已。」英國《每日郵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10626&sec_id=15335&art_id=15376550&av_id=15376933

Thursday, June 23, 2011

人體十大未解謎:為何尷尬會臉紅 為何常做怪夢



人為什麼會做夢?我們為什麼想吻喜歡的異性?為什麼尷尬時會臉紅耳赤?又為何唯獨人類有青春期?問遍各學科的專家,你也不會獲得答案。科學家的研究大大改善了人類生活,幫助我們了解世間萬物,但人類本身的某些基本行為卻讓他們百思不得其解。英國新一期《新科學家》雜誌便列出了尚未破解的人類十大謎團。你會發現,自己對這些謎團再熟悉不過了,它們是如此普遍地存在於我們的身體和生活之中。

雜誌的編輯這樣說:“世上最大的謎團莫過於我們自己。人類花費了很大的精力去了解身邊的世界,但到頭來,我們連自己身上最基本的特徵也未能掌握。我們相信,解開這些謎團,將有助我們了解人類生存的意義。”

1.做夢:表達潛意識慾望的弗洛伊德理論廣泛被指不足信,而做夢被認為是幫助我們處理情緒,但我們為何看到奇怪夢境則仍未有合理解釋。

2.面紅:達爾文曾絞盡腦汁也無法解釋為何進化令我們說謊時會面紅,露出破綻。另外,生物多數的身體機制都是對它們有利的,但把尷尬的感覺形諸臉上,既不能夠在社交時使對方舒服、不能夠產生任何性吸引力,所以面紅的真正成因實在令人費解。有人認為這會消解對抗,或是透過顯露弱點而促進親密關係;也有科學家認為,臉紅是值得信任的表現,證明他沒有說謊。

3.笑:當我們笑時,會釋放改善情緒的安多酚,看似理所當然,但一個長達10年的研究發現,笑是由平庸的言論所引發多於笑話,令這個謎團更謎。

4.接吻:並非所有人類社會都接吻,所以不太可能因為遺傳。有理論指出,這是跟母乳喂哺的記憶有關。古人用口來餵兒童,以讓他們斷奶,這強化了分享唾液和快樂之間的聯繫。有專家推斷在接吻時會在潛意識中憶起吸啜母乳的快感、舒適、被愛感和安全感,但也有些結論指出:人接吻不過是因為喜歡分享口水。

5.迷信:奧巴馬會在選舉當天早上打一場籃球,“老虎”伍茲習慣在周日舉行的高爾夫球賽上穿紅色T卹。這些非理性的安慰習慣,估計人皆有之。有科學家認為,迷信有一定的進化論解釋:在面對困境時,它能加強我們精神世界的力量,哪怕這些怪異行為並無實際效用。而宗教則利用了這種衝動。

6.青春期:即使人類的近親大猩猩,也不會經歷騷動不安、難以預測的青春期。有科學家估計青春期是進化而來,目的是在兒童與成人階段之間加插一個緩衝時期,讓腦部自我重組,以適應成人生活;或者它的作用更實質一點,讓我們好好準備如何做個合格的人。

7.利他行為:人之初,性本善?但現代研究認為,不問回報而付出,在進化角度上是怪異行為。那麼,為什麼千百年來人類都有表現出無私的一面?科學家指出,這可能有助構建團隊關係或是純粹出於快樂。但說到底,無私行動的根本都有利己的動因存在。

8.藝術:達爾文認為,藝術可能起源於雌雄淘汰。和他持有相同觀點的科學家形容,人類的繪畫、舞蹈、雕塑和音樂可相當於孔雀開屏,以展示一個人是什麼樣的潛在好伴侶。但在其他研究者眼中,藝術能幫助人類從更多角度看待事物,它也可以是傳播知識或分享經驗的工具。

9.挖鼻孔:挖鼻孔這種討厭卻又無可避免的習慣,四分之一青少年每天平均進行4次。科學家亦曾試圖研究它的目的何在,卻徒勞無功;退一步說,即使鼻屎和鼻涕能吃得下去,但也沒有營養可言。有解釋認為,挖鼻孔會強化免疫系統。

10.體毛:人類體毛幼細、性器官毛粗厚,這在其他靈長類動物身上剛好相反。對該現象的解釋尚無定論,現有的解釋認為,這可能是陰毛有散發氣味、保暖甚至防止因摩擦而令皮膚發炎的功效。

http://www.365hots.com/a/tushuoshijie/20110620/1061.html

Wednesday, June 22, 2011

人類有感知地球磁場的潛力



新華網倫敦6月21日電(記者黃堃)許多鳥類可感知地球磁場,並以此確定遷徙路線。人類也擁有類似的能力嗎?一項最新研究認為,人類至少擁有感知地球磁場的潛力。

21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通信》雜誌報告說,如同鳥類一樣,人眼中一種蛋白質可感知地球磁場。這種蛋白質名為CRY2。美國馬薩諸塞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發現,這種蛋白質可充當人體“磁場傳感器”。

為了確定CRY2的功用,研究人員選擇具有感知磁場能力的果蠅作為實驗對象。果蠅具有感知磁場能力的原因是其眼部有一種名為隱花色素蛋白質的物質。

研究人員通過基因手段“刪除”了一批果蠅的隱花色素,這些果蠅也因此失去了感知磁場的能力。然後,研究人員讓另一批果蠅在失去隱花色素的同時擁有人類的CRY2蛋白質,後一批果蠅神奇地保持著感知磁場的能力。

此前科學界的廣泛共識是,人類不能感知磁場。但這項新研究表明,人們不是沒有感知地球磁場的蛋白質,但只是沒能用上這種潛力。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tech/2011-06/22/c_121568708.htm

南京夜空突現UFO



上周末,南京夜空突然出現不明飛行物,有居民分別在不同地點目擊到相同的物體。該不明物體閃爍不定,持續發光近10分鐘後,消失在漆黑的夜幕中。有天文學家表示,該不明發光體可能是一種會發光的風箏。

南京政治學院的2名同學在上周6晚7點50分,突然發現在夜空西北側方向出現不明發光物體,隨即拿出相機拍了數張照片(圖)。其中一位目擊UFO的學生王某表示,「最初看到的其實是3個發光點,一大兩小,大的似乎不動,小的左右晃動,後來小的不見了,大的也慢慢下滑直到看不見。」

此外,在南京六合居住的秦先生也表示在晚上8點左右,看到一個類似「飛碟」的物體在空中移動,逐漸向南飄移,似乎是向南京城區方向移動。

對於眾多南京市民目睹的UFO,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研究員王思潮分析,該物體很有可能是一種會發光的風箏。

http://www.metrohk.com.hk/index.php?cmd=detail&id=163899

Monday, June 20, 2011

外媒:人們緣何出現世界末日來臨感覺



2011年04月07日

在接二連三的自然災難面前,人們產生愈發強烈的“世界末日感”,但專家認為這主要是因為媒體借助衛星技術和資訊的快速傳播,讓全世界人對地球上任何一個角落髮生的災難都有了身臨其境之感,真實的畫面放大了人們對災難慘烈程度的感受

自有人類記錄以來,地球一直是人類的朋友,然而現在它似乎變成了敵人。 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讓人類親身見識了大自然的威力。在強震引發的海嘯面前,人類驚呆了。很多人不禁把眼前的場景與2012年世界末日即將來臨的預言聯繫在—起。

災難頻發

然而,日本的悲劇只是過去一年來人類遭遇的諸多自然災害中的“最新章節”。據美國地質勘探局通報,2010年是上世紀70年代以來發生地震最多的一年。2010年以海地大地震為開篇,這場發生在1月12日的強震共奪去近30萬人生命,首都太子港完全夷為平地。之後是2月27日智利大地震,芮氏8.8級的地震引發了海嘯,浪高超過8米。這次地震曾被列為人類歷史上五大強震之一,日本此次強震則讓智利地震下降至第六位。智利強震造成700多人死亡,200多萬人受災,50多萬房屋被毀。

地球似乎認為這些還不足以顯示它的力量,於是又讓巴基斯坦感受了一次該國歷史上最嚴重的洪水災害。強降雨覆蓋了巴基斯坦30%的國土面積,造成至少千余人死亡,將近200萬人無家可歸。就在巴基斯坦遭受大水衝擊的時候,俄羅斯卻迎來了火的考驗——130年一遇的森林大火。

2011年2月22日,紐西蘭發生芮氏6.3級地震。這場地震是該國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經歷的最為嚴重的一次災難。強烈的震動觸發紐西蘭最大冰川崩裂,大約3000萬噸的碎冰滾落。

在接二連三的自然災難面前,人類不禁產生了一種千年預言即將應驗的感覺——世界末日將近。人們一越來越相信,洪水、地震和海嘯等各種災難都是相互關聯的。這到底是真是假?

地殼壓力增大、從科學的角度看,必須把全球氣候變暖與地震區別開來對待,因為前者屬於極端氣候現象,而後者則是由板塊變動造成的。全球變暖是因為氣溫不斷升高,這種現象在最近30年來尤為嚴重,是造成各種不尋常氣候現象的主要原因,包括強降雨、嚴冬、乾旱和酷暑。

一些科學家認為地震和氣候變暖與水對地殼的壓力有關。北極地區融冰的加速勢必會影響到岩石層的壓力和能量。有些科學家證實,導致太平洋海平面上升的厄爾尼諾現象_正在給海底斷層造成額外的壓力。專家認為,如果氣候持續變暖,地球就有可能發生更多的地震。

美國地質勘探局指出,2010年共監測出1.2萬至1.4萬次大小規模的地震,平均每天約50次。更重要的問題在於,1900年以來的10次大地震中,有3次都是在最近6年中發生的。

每次地震之間是否有關聯,其實這種可能性並不能被排除。地殼如同七巧板,其中一塊運動了很有可能會帶動另一塊的搖擺。美國地質勘探局的羅斯 斯坦同意這一觀點,認為地震會產生地殼構造波。

直播悲劇

人類的感覺是,現如今的災難是越來越震撼人心、破壞力越來越強了。媒體借助衛星技術和資訊的快速傳播,讓全世界人對地球上任何一個角落髮生的災難都有了身臨其境之感。過去災難只屬於發生地,現在災難變成了一次直播劇。

真實的畫面更加放大了人們對災難慘烈程度的感受。社交網路風行,每個普通人依靠手中的攜帶型設備都能成為現場直播報道的 “記者”,於是更加強化了人們的一種認識:此時此刻地球上正在發生各種各樣的事件,每一件事之間似乎都是有關聯的。

專家還認為,人們產生愈發強烈的“世界末日感”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如今的災難越來越複雜。德國克裏斯蒂安 阿爾佈雷希特大學災難研究所的馬丁 福斯說:“現在不單有各種自然災害,還有許多技術災難。”日本地震引發的海嘯,繼而導致的福島核事故已經危及到人類生存。“隨著技術的進步,人們對人類擁有自我毀滅的潛力的認識越來越清晰。” 福斯說。心理學家何塞 波薩達指出,在真實的災難面前,一些人越來越認同宿命論的說法。在集體歇斯底里中,恐慌快速蔓延。

實際上,人類一直癡迷於末世論。一些基督徒認為世界終有一天會滅亡。曾有心理學家通過兒童進行實驗,論證為何人類要把自然災害與末世論聯繫在一起。專家驚訝地發現,只有發育成熟的大腦才會把二者聯繫起來。但奇怪的是,這並非人類天生的才能,而是通過個人社會化獲得的,也就是說是後天學來的一種文化。

環保主義者古斯塔沃認為,人們混淆了概念。他指出,一種自然現象不能被歸類于災難。災難是生活在危險地區所帶來的後果。因此,不能把責任推給上帝或者大自然,而是要認識到是人類創造條件讓自己自作自受。古斯塔沃認為,與其預測世界末日何時到來,不如積極地尋找解決辦法,創造低風險的的能源,讓人類生活在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環境中。


編輯自:
http://big5.ce.cn/gate/big5/civ.ce.cn/2010main/scroll/201104/07/t20110407_22349105_2.shtml

Friday, June 17, 2011

2012末日傳言 法嚴防自殺潮



法國政府異端教派監察機構Miviludes警告,由於許多國民相信2012年12月將是世界末日,恐觸發大規模自殺潮,將密切監察一條傳言能逃過末日的西南部村莊,以免發生不法事件。

網上流言 法村莊唯一倖存地

有關末日預言建基於馬雅曆法於2012年12月21日終結,揚言地球將在當天毀滅。經荷李活電影渲染,所謂「預言」傳遍全球各地,在法國更有很多人信以為 真。其實自羅馬帝國瓦解後,西方社會已出現過至少183次對世界末日的錯誤預言,惟現今資訊發達,卻令這些預言迷信傳播更快。Miviludes報告稱, 近期自然災害不斷,民眾對經濟崩潰的憂慮日深,令末日預言更有市場。

近月大批末日論信眾湧往位於法國西南部的山頂村莊比加拉什(Bugarach),網上有流言聲稱該處會是末日時唯一能倖存的地方。該村莊位於卡爾卡松 (Carvassonne)附近,人口只有200人,網上有人揚言當地一座山「受磁場包圍」,是「外星人的秘密基地」,甚至有指當地有地下秘道,「可通往 另一世界」。

「大生意」 美異端教派設據點

受流言影響,當地樓價上升,Miviludes亦憂慮當地發生騙財或心理操控的事件風險增加。主席弗內什(Georges Fenech)上周曾到訪該村,發現異端教派美國藍慕沙啟蒙學院(American Ramtha School of Enlightenment)已在當地設立6據點,其他「宗教大師」及組織亦在當地酒店舉辦收費講座,弗內什指這些活動是「大生意」。

藍慕沙啟蒙學院由美國人奈特(J.Z. Knight)創立,聲稱跟從在3.5萬年前與亞特蘭蒂斯(Atlantis)戰士作戰的雷姆利亞(Lemurian)戰士藍慕沙的教導,並揚言已發現不 死的秘密。Miviludes表示,其他受注意的組織,包括聲稱曾多次接觸外星人、要炮製複製人的雷爾教派(Raelians)。

弗內什指斥末日預言是「劣質天文物理學的大雜燴」,但末日狂熱並不可一笑置之,過去一些邪教組織便利用末日論,炮製多宗集體自殺事件。他們希望提醒公眾小心。

路透社/法新社

http://hk.news.yahoo.com/2012%E6%9C%AB%E6%97%A5%E5%82%B3%E8%A8%80-%E6%B3%95%E5%9A%B4%E9%98%B2%E8%87%AA%E6%AE%BA%E6%BD%AE-214927175.html

太陽進冬眠期 專家﹕難抗暖化



【明報專訊】美國3項研究同時表示,太陽黑子活動可能自17世紀後再進入「冬眠」期,到2020年左右,黑子活動將變得「異常低」,可能維時數十年,並令地球氣溫輕微回落,但絕不足以抵消全球暖化升溫的影響。

黑子活動弱新周期恐「遲到」

美國專家周二在美國天文學會太陽物理組周年大會上表示,有3項研究報告指出,太陽的黑子周期可能已進入休眠期,理據是太陽噴射氣流(jet stream)消失,兩極、黑子的活動都趨減。

科學家以磁場活動(表現為太陽黑子)區分太陽周期,每一周期平均約11年,現時我們處於第24太陽周期。專家本來預期這一周期的太陽黑子活動會在2012左右出現高峰,甚至警告「太陽風暴」將在2013年左右襲地球,嚴重影響通訊、衛星及電力。但觀測顯示黑子活動有減弱趨勢,若趨勢持續,本應在2020年左右開始的第25太陽周期,可能遲至約2022年才開始,甚或不會發生。

這將類似1645年至1715年的「蒙德極小期」(Maunder Minimum),那時期正好與「小冰河期」(Little Ice Age)時間脗合。在那段長約70年的時間裏,太陽黑子近乎沒活動,北半球經歷悠長寒冬,阿爾卑斯山等地的冰川大幅擴張。不過專家認為,這次「太陽安靜期」(Solar Minimum)不足以觸發大寒流、抵消全球暖化影響。研究亦推斷即使出現長時間太陽安靜期,對地球氣溫的影響也不多於0.3℃。

法新社/國家地理雜誌

http://hk.news.yahoo.com/%E5%A4%AA%E9%99%BD%E9%80%B2%E5%86%AC%E7%9C%A0%E6%9C%9F-%E5%B0%88%E5%AE%B6-%E9%9B%A3%E6%8A%97%E6%9A%96%E5%8C%96-213014897.html

Wednesday, June 15, 2011

破解俄羅斯女野人之謎 實為“狼人”後裔


莫斯科“類人學家”聲稱157年前捕獲的神秘動物可能是尼安德特人的後代———


蒙古西部和俄羅斯的高加索山,有可能存在一支獨特的生物。高加索當地人管它叫阿瑪斯提,蒙古人稱它為阿瑪斯。其他的外號包括,森林人或野人。見過阿瑪斯的人說,它像石器時代的人類,更甚於像猿。其實,許多人都推論亞洲的阿瑪斯可能是尼安德特人的遺族。相信阿瑪斯的人宣稱有證據證明這種動物還活著,包括骨頭、毛髮和腳印。尼安德特人會不會有少數存活下來,還生活在蒙古和俄羅斯呢?

德高望重的獵人和一位記者都承認看到了阿瑪斯

英國的神秘動物追尋者亞當戴維斯希望找到一個活生生的阿瑪斯。戴維斯工作時間是法院調查員,但閒暇時間多半周遊各國,尋找不為人知的神秘動物。戴維斯飛行了6500公里,從曼徹斯特到蒙古的前哨科布多。他的任務是尋找阿瑪斯。

如果尼安德特人想避開大眾的視野,蒙古西部當然是個好地方。石器時代倖存者的傳說,在這一帶流傳了幾百年,亞當的嚮導兼朋友畢爾蓋將幫忙他一起尋找。

在科布多,亞當和畢爾蓋終於發現了線索,烏爾濟是當地德高望重的獵人和牧者,他發誓自己曾經遇見阿瑪斯。他帶亞當和畢爾蓋到他看見阿瑪斯的地方。烏爾濟說,他開車穿越偏僻地區時,突然間在路邊發現一個陌生的多毛動物,它從車子前面跑過去,消失在岩石間,只留下腳印。烏爾濟帶他們來到他宣稱看見阿瑪斯的準確地點。烏爾濟說:“它就像人一樣站著,就是站立的人,站立了兩三秒鐘,它很快蹲下,然後就不見了。”

亞當要烏爾濟用紙筆畫下他看到的東西,烏爾濟畫出腳印的草圖,然後畫出了阿瑪斯的畫像。有頭髮,兩腳站立。看起來無疑像一個人。但有些地方不對勁。烏爾濟的阿瑪斯好像穿了長袍,腳印上只有四個腳趾。這在靈長類動物界倒是很少見。

1850年,在俄羅斯南部,獵人們網住了一個古怪的多毛女野人

每個研究人員都知道,目擊者的證詞可能不可靠,他們需要的是有力的具體證據。有個地方或許能找到這種證據。莫斯科伊戈爾布賽夫相信地球上還有野人,他花了 30幾年的時間,試圖找到亞洲的阿瑪斯。伊戈爾自稱為類人學家。也就是說,他研究的是多毛的靈長類兩足動物,近似人類,但不是人類。剛開始只是興趣,但如今成了他的職業。他每天到自己的類人學研究中心上班。伊戈爾在這裡和三名屬下出版書籍。一份簡報和一個網站。

伊戈爾的辦公室堆滿了過去探險的紀念品。例如腳印和毛髮樣本。這是他們在帕米爾和阿爾泰山區探險時找到的。伊戈爾的收藏豐富,但最重要的是,他擁有重要的證據,或許能解開阿瑪斯最大的謎團之一——尼安德特人還活在地球上甚至和人類雜交。



其中一個頭骨,傳說是一個叫薩娜的女人的。她的故事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有很大爭議的阿瑪斯傳說。按照當地傳說和神秘動物學報告,薩娜可能是19世紀中葉出現的阿瑪斯。伊戈爾講述了這個故事。

1850年在俄羅斯南部,獵人在森林裏遇見一個古怪的東西,一個古怪的多毛女野人。他們用網子罩住她,拖回村子,當地人以對待野獸之禮相待把她丟進了籠子裏。

根據當地傳說,薩娜對鄉村生活的服飾缺乏興趣,村民想給她穿衣服,但她很不情願。他們給她煮吃的,但薩娜拒絕了,還是喜歡吃生食。長久下來,當地人想教她幹些簡單的活兒,但薩娜只能學會最基本的技能。

最後傳說薩娜遇到了鎮上的仰慕者,生下了幾個孩子。奎特就是其中之一,伊戈爾相信薩娜可能是真正的尼安德特人遺族。奎特則是混血兒——尼安德特人和人類雜交的產物。

伊戈爾說:“這也許是薩娜的頭骨,但也許不是,我不知道。必須經過分析才行。如果薩娜是尼安德特女子,則表明尼安德特人可能一直活到現在。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DNA測試。紐約大學的人類起源研究中心會解開這個謎。這裡的狄索托博士和他的助手夏拉會把奎特和薩娜的DNA同尼安德特人的DNA相比對。”

伊戈爾很不願意讓這些脆弱的頭骨漂洋過海,他想出了另一個計劃,讓托德和夏拉得到必要的資訊。伊戈爾親自去找醫生,首先他們做電腦斷層掃描,好讓夏拉取得兩個頭骨的360度影像。然後他又求助於牙醫。DNA不只出現在骨骼和血液中,牙齒裏也有,科學家為托德提取樣本。伊戈爾把斷層掃描、牙齒和其他樣本打包運出去。


俄羅斯女野人是患遺傳病的人類?



科學家分析後認為,薩娜可能不是山區的女野人,而是患有遺傳病的人類俄羅斯女野人是患遺傳病的人類?

伊戈爾的包裹裝滿了牙齒,電腦斷層掃描和毛髮樣本送到了紐約大學實驗室,托德的助手很快開始工作,提取毛髮和牙齒的DNA。牙齒裏的DNA通常保存的很好。牙齒是人體最堅硬的部分,如果能鑽進一顆牙齒裏,很可能就能得到剛開始長牙時就存在的DNA。同時,夏拉檢查奎特和薩娜的電腦斷層掃描。

在托德和夏拉的紐約大學實驗室,結果終於出來了。夏拉檢查電腦斷層掃描,根據頭骨的形狀對奎特和薩娜做出幾點結論: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尼安德特人和奎特有任何相似之處。至於薩娜,有人假設她是尼安德特人的遺族。但從這個電腦斷層掃描的側影看不到任何證據證明薩娜是尼安德特人的遺族。

儘管薩娜的頭骨可能是人類的,但她的下顎有點奇怪,這個女人相貌奇特。這裡突出的地方和猿類似。到底是什麼讓薩娜的行為與相貌異於他人?

在19世紀,薩娜出生地一帶的許多村莊受到呆小症的困擾,這可能是缺乏碘,或荷爾蒙不平衡所引起的。這種症狀可能阻礙生理和智力的發展。但是按照當地的傳說,薩娜儘管遲鈍,但身形碩大。另一個可能的答案是多毛症。這種遺傳病造成毛髮過度生長。馬戲團的長鬍子的女演員往往患這種病。不過,大多數的多毛症通常不會讓人全身長滿毛髮。但的確有一種多毛症會有這種症狀。這種遺傳病會使毛髮蔓延全身,改變下顎和牙齒的外觀。19世紀受這種症狀困擾的人通常被稱為狼人或猿人。



難道薩娜其實不是女野人,而只是出現了上述遺傳病。只看頭骨,夏拉只能做出大概的猜測。“我初步的假設是,可能是某種遺傳病使她面貌異常,智力低下。她可能不是山區的女野人,而是患有遺傳病的人類。同胞先是排斥她,然後對她加以監禁和虐待。”

DNA檢測表明,薩娜確實可能是奎特的母親,除了她的外型,沒有地方類似尼安德特人,但有關奎特與薩娜和他們是尼安德特人遺族的可能性將由托德的DNA結果揭開真相。

毛髮樣本基本上已被破壞,但我們研究的三顆牙齒,提供了明確的DNA證據,結果顯示我們從薩娜和奎特身上取得的DNA和現代人的相同。托德說:“我認為這是很明確的結果,顯示薩娜和奎特其實是現代人,既不是尼安德特人,也不是尼安德特人的遺族。甚至連混血兒都不是,他們是百分之百的現代人。”

但有趣的是,DNA檢測表明,薩娜確實可能是奎特的母親。接著夏拉也作了解釋。“我發現薩娜的頭骨形狀異常,她有非常明顯的突顎,面孔下半部分向外突出,眼窩也很大。但總體上,我不認為有什麼類似尼安德特人的地方。”

http://big5.chinabroadcast.cn/gate/big5/gb.cri.cn/27824/2011/06/15/3365s3277799.htm

懸浮飛行“摩托” 再也不堵車








這款雙螺旋槳“摩托”由一位澳大利亞的機械工程師Chris Malloy設計製造,它由1.17升的發動機驅動,並能夠在前後兩個螺旋槳帶動下懸浮飛行。雖然這輛“車”仍處於試驗階段,不過據設計者稱,該車最高飛行高度可達1萬英尺(約合3048米),最高時速可達170英裏(約合274公裏),如此神奇的“飛行器”自然造價高昂,單車制造費用需要4.5萬澳元左右。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it/2011-06/15/c_121537349.htm

-----

Tuesday, June 14, 2011

百慕達飛機失蹤之謎 海底有答案


1945年12月5日,美國空軍19號機隊離奇失蹤。

百慕達三角(Bermuda Triangle)之謎持續好幾個世紀,在這裡經過的飛機船隻失蹤事件層出不窮,成為不解之謎,但最近美國科學家提供了一項科學解釋,加勒比海海底深處強烈釋放出的甲烷水合物,是導致神秘事件發生的主因。

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報道,在大西洋中百慕大群島、波多黎各和佛羅里達間的神秘三角地帶海底深處,並沒有外星球人和無法解釋的特異現象,有的只是從地表釋放出大量的甲烷水合物,是這些物質影響了航空和航海交通工具的穩定性。

由於海底活躍的火山活動,釋出大量的氣泡,上升到海面後,突然大面積地散發到空中,危害到海面航行的船隻,甚至低空飛過的航空器。因為急速變動的空氣密度,影響了這些交通工具內部設備的準確性。專家們認為,任何航海或航空工具一旦遭遇這種大氣泡的襲擊,都會失去漂浮能力,立即沉沒。

百慕達三角又稱為魔鬼三角(Devil's Triangle),傳聞由於百慕達三角的環境極度反常,許多經過的船隻、飛機及人員會「神祕失蹤」。百慕達三角最後一次著名出事是2007年時,其後鮮少有失蹤事件。當時有一艘美國海軍潛艇「聖胡安號」在百慕達三角附近海域進行演習時,竟然離奇失去聯絡10個小時。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art_main.php?iss_id=20110614&sec_id=10793140&art_id=50020579

Monday, June 13, 2011

今年六月六日,大量不明物集結於太陽附近

阿根廷科學家培養出能產“人奶”的牛


阿根廷科學家與奶牛“羅西塔”合影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阿根廷科學家近日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頭攜帶有兩個人類基因的牛,因此有望生產出和人類母乳極其類似的奶制品。

位於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國家農業綜合科技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Agribusiness Technology)日前聲稱,這頭奶牛是通過克隆技術培養出來的,在為嬰兒提供營養方面是一大進步。

據報道,今年4月6日,“羅西塔ISA”通過剖腹產手術來到人世,出生時體重就重達100磅(約45公斤),是普通澤西種奶牛出生體重的兩倍。參與此項研究的阿根廷聖馬丁國立大學研究人員阿德裏安‧穆托介紹說,“羅西塔ISA”產出的牛奶與人類母乳相同,“導入的人類基因都是人類哺乳期乳腺才能分泌的蛋白質”。

穆托稱:“我們的目標是增加牛奶的營養價值,人乳蛋白質可為新生兒提供抗菌與抗病毒的保護,這種牛奶也能做到。”

四月份,中國也有科學家稱培育出了類似奶牛,但是阿根廷科學家說他們引入了兩個人類基因,比中國科學家多一個,因此產出的牛奶會更接近母乳。

阿根廷女總統克裏斯蒂娜‧基什內爾向該研究所發去祝賀,稱“所有阿根廷人都為你們感到驕傲”。不過,克裏斯蒂娜也表示,對于科學家們企圖以她的名字來命名這頭奶牛的“榮譽”,她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他們告訴我說想為奶牛起名克裏斯蒂娜,但作為女人誰想要和奶牛同名啊?”女總統表示,“所以我認為羅西塔這個名字更加合適。”(中新網6月13日電 )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06/13/c_121528469.htm

科學家欲將撒哈拉沙漠變成世界級太陽能發電廠


撒哈拉太陽能工程示意圖


阿爾及利亞和日本大學正在聯合進行撒哈拉沙漠太陽能項目,計劃把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沙漠轉變成一個太陽能發電站的聚集地,希望到2050年,這裡生產的電流可以滿足半個世界的需要。

在這個項目的開始階段,他們打算在撒哈拉沙漠先建一座硅生產廠,把沙子裡的硅石加工成純度很高的硅,用來生產太陽能電池板。然後再用這些太陽能電池板建太陽能發電站,電站產生的電流可供人們建設更多硅生產廠,有更多硅生產廠就能制造更多太陽能電池板,從而產生更多電。日本科研組領導者、東京大學的理沼秀臣 (Hideomi Koinuma)表示,雖然以前從沒人把沙漠裡的沙子作為高純度硅的來源,但它顯然是這方面的不二之選,利用它一定會生產出純度很高的硅。

理沼秀臣表示,太陽能發電站生產的能量通過高溫超導體,將以直流電的形式發送出去,這一過程比利用交流電形式進行傳輸更有效。據他設想,一個大型超冷高壓直流電網至少能把一千億瓦電流輸送到500公裡以外的地方。他表示,即使這種電網需要利用液氮進行制冷,它仍具有成本競爭優勢。高溫超導體在大約零下240攝氏度的低溫環境下運行。

沙哈拉沙漠太陽能項目(理沼秀臣將其戲稱為超級阿波羅項目)將作為全球問題國際研究計劃的一部分,該計劃由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JST)和本國際協力機構(JICA)聯合進行。不過要想取得成功,該科研組首先必須克服很多問題,其中包括頻繁發生的沙塵暴、利用液氮冷卻電纜和把它們掩埋在沙子下面,盡量減小它們的溫度變化。

這項研究的最初目標是集中精力克服可能的挑戰和證明該項目的可行性。培訓非洲工程師和科學家參與這個項目的研發工作,也是它的一大目標。另一個旨在利用撒哈拉沙漠的太陽能的項目,在去年開始進行。Desertec基金會打算利用無需超導體的高壓直流輸電線輸電,在2050 年滿足歐洲15%的電流需要。


中經科技

Friday, June 10, 2011

四川筠連發現身體黑白相間不明野生動物


躺在懸崖岩石洞窟中的不明野生動物。 張擇君攝



四川省筠連縣騰達鎮利坪村民8日報料稱,在當地一小地名風崖的懸崖上發現一不明身份的野生動物。該縣森林公安局人員隨即趕往海拔1000余米的利坪村。

經過崎嶇的村道,筠連縣林業公安局一行人員在村民的帶領下,在利坪村5社的一懸崖處,發現數十名村民正聚集著距離風崖約150米左右的另一懸崖邊,隔崖看著稀奇。記者發現,村民口中的風崖高約400米,在該懸崖距離地面約120米左右的一岩石洞窟中,一隻腦袋黑色、身體白色的不明身份的野生動物正慵懶地躺著。

打電話向森林公安局報訊的村民趙雲說,該野生動物是村民在數天前無意之間發現,同時村民還發現懸崖下面的一種當地村民叫做“馬草”的野草有被嚼咬過的痕跡。“看嘛,風崖這座懸崖有差不多400米吧,而這個東西藏身在距離地面100多米的懸崖上,周圍都是岩石,真搞不懂是怎麼爬上去的!”。“這東西太喜歡睡了,幾乎我們看著都在睡覺,連頭都不抬一下!”村民趙大爺說。

當地村民在發現該野生動物後,因其體表顏色只有黑色和白色,且懷疑為素食野生動物,不少村民認為該動物是“熊貓”。所以,如發現珍寶的村民將電話打到了縣森林公安局。

“距離太遠,用望遠鏡都難以辨別屬於什麼動物。”筠連縣森林公安局張超說。該野生動物通體黑白相間,僅頭部為黑色,且體態較為龐大,估計體重在80-100斤左右。據悉,該縣森林公安局已將發現該動物的情況向上級反映,希望有關專家能確認該野生動物身份。

同時,因利坪村發現不明野生動物的消息在村民中傳播速度快,不少村民翻山越嶺趕往該懸崖看稀奇。因該地山高路陡,且均為懸崖峭壁,森林公安沿途向村民提醒要注意安全。(張擇君 徐吉平)

http://big5.chinabroadcast.cn/gate/big5/gb.cri.cn/27824/2011/06/10/3365s3273214.htm

新型衛星監測電磁 提前感知地球『動靜』



『捉』電知震

地球電磁信號發生變化,被監測衛星捕捉,經過數據分析後被確認為地震前兆,緊急疏散人員後,不到一周時間那裡便發生了地震……

提前幾天預報地震,這樣的場景有望在2014年之後出現。

近日,在『第二屆綜合防災減災與可持續發展論壇』上,『中國地震衛星計劃』總工程師申旭輝介紹,我國『電磁監測衛星』的理論研究從2003年就已開始,首顆用於地震監測的『電磁監測衛星』今年進入實體研制階段,預計2014年昇空。屆時,它將成為我國最准確的地震監測設備。

『電磁監測衛星』通過對地震時地殼運動產生的電磁進行監控,將為地震預警以及地震研究的數據收集提供更有力的幫助。

理論依據

『中國地震衛星計劃』總工程師申旭輝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地震預測作為一個世界性的難題,近些年來,地震電磁學研究在世界各地越來越受到重視,並被認可為一種較為行之有效的地震監測方法。

在地震發生前,震源發生地殼運動,由此引發的氣體釋放、地下水活動、熱活動會造成磁場變化,進而釋放出電磁,其原理近似於我們通常所說的摩擦起電。

申旭輝介紹,由此產生的電磁在放射過程中會不斷消減,但最終還是會有一部分低頻電磁到達地表並繼續放射到空中。『電磁監測衛星』就是通過對這類電磁進行監測,從而為地震監控及數據收集提供幫助。

三大優勢

提前發現異常

在地震前一周會發生等離子體擾動現象,在地震發生前1到5個小時會發生電磁波和高能粒子擾動。所以,通過電磁學原理監測地震,周期為震前一周內,時間更加准確。

信號乾擾少

近年來,我國興建了許多地面地震電磁觀測站,但因地表情況復雜,人為等因素產生電磁較多,監測情況並不理想。

『電磁監測衛星』處於外太空,能到達這個高度多數是地震引發的電磁效應,所以『電磁監測衛星』會更加准確。

提供更多數據

當前世界研究地震的一大難題是缺乏數據依據。

『電磁監測衛星』昇空後將繞地球軌道飛行,目前全球7級以上地震平均為每年18次,這些數據將全部被『電磁監測衛星』收集下來,以供研究參考。

新華科技

Wednesday, June 8, 2011

科學家推論人類DNA與外星人關係



經過高科技研究,將各種生物DNA優點引入(提昇人類未來DNA進化),成為超人類可能再也不是天方夜談。


水中呼吸?

科學家正研究將人類及海藻的脫氧核糖核酸(DNA)融合,令人類可在水底自由呼吸。

加拿大的科研人員在研究蠑螈過程中,發現可製造氧氣的海藻,會緊緊黏住蠑螈的卵,直至兩者不可分開。這是第一次有記錄顯示,植物與脊椎動物處於共生關係。卵內的海藻會為胚胎提供氧氣,海藻會在胚胎排出廢物中獲得氮氣促進生長。

科研人員在蠑螈的生殖器官中找到海藻的DNA,當中有遺傳的可能,聯想到相同過程可應用在人類身上。電影《哈利波特:火盃的考驗》中,哈利波特不用返回水面呼吸,全靠海藻協助他透過腮部呼吸,猶如深海魚。在現實中,只需將人類和海藻的DNA融合,人類在水中也可獲得氧氣。


科學家推論人類DNA與外星人關係

澳洲天體生物學家保羅戴維斯在07年8月《新科學家》雜誌上發表了一個驚人觀點:外星文明也許早將他們的「興衰史」和對人類的「歡迎詞」寫進了我們的細胞DNA中,只有當人類的科技發展到某個特定階段,才能讀懂DNA中那些由外星人留下的「加密信息」!


外星人用光電與人類通訊不大可能


40多年來,世界各地的天文學家孜孜不倦地用天文望遠鏡搜索著浩渺的太空,希望能捕獲到某個外星文明向地球發來的光電信息。美國(SETI)研究計劃的科學家們更是發起「鳳凰計劃」,用天文望遠鏡尋找外太空中可能是外星人發出的激光信號。然而到目前為止,所有的搜索都告無功。保羅戴維斯教授認為,這一徒勞的結果是合乎情理的,因為如果其他星系真的存在外星文明,那麼外星科技很可能領先於人類數百萬年甚至數億年,很難相信擁有這樣先進文明的外星智能生物會用 “原始”的無線電或激光來與地球人通訊。戴維斯說:「外星人可能會用另外一種方式顯示他們的存在,就像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中留下一個方尖碑一樣,在地球上留下他們的遺跡也許會成為更引人注意的方法。」


外星人將「加密信息」寫進人類基因?


不過,確保所謂的「外星人遺跡」在地球上倖存數百萬年是很難做到的,一個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將外星人的信息合並到地球生物的基因中,這樣在地球生物尤其是人類的繁衍中,擁有外星人信息的基因將不斷得到複製,除非人類在地球上滅絕,否則外星人遺留的信息將永遠保存在地球上,等待人類有一天去破解。戴維斯說:「做到這點其實很容易,其中一種方法就是通過一種外星病毒感染人類的細胞,這種外星病毒上已經攜帶了經過加密的詳細外星人信息。」


外星人將信息藏身於「垃圾DNA」?

事實上,科學家最近的確在人類的DNA中發現了大量的「垃圾DNA」,這些垃圾DNA不包含任何遺傳因子,但卻表現得異常穩定,科學家想象不出它們大量存在的原因。戴維斯說:「如果外星人真的曾經將某個信息遺留在地球生物的體內,那麼這些垃圾DNA就是最應好好研究的地方。」戴維斯稱,一台電腦就能用來發現這些「垃圾DNA」中是否存在著某種引人注目的「模式」,如果這些「垃圾DNA」序列能在電腦螢幕上展現出一個像素數組或一個簡單的圖像,那麼,外星生物曾干預人類DNA的設想就極可能是真的。

人類DNA可容納「外星興衰史」編碼戴維斯稱,人類的DNA編碼足夠容納一部像樣的小說,或者一段外星文明的興盛和衰落簡史。戴維斯說:「科學家在嘗試與外星人進行通訊前應該再好好想一想,與外太空智慧生物通訊充滿著太多的不確定性,也許我們應該嘗試一下其他方法。外星文明的秘密也許正藏在某個更近的地方,也許就在我們的身上.

飛行背包 飛上 1524米



新西蘭發明家馬丁( Glenn Martin)研製的飛行背包,日前測試時破紀錄飛上 1,524米( 5,000呎)高空(圖),意味飛行背包可望很快可推售,屆時任何人也可像占士邦那樣瀟灑地飛行。

馬丁花了 40年研究飛行背包, 2008年首亮相,但當時只飛了 45秒,飛行高度僅 1.8米。經多次改良,研究員日前用假人做飛機師,由直升機遙控背包飛行,飛到 1,524米高空,之後降到 609米,打開降傘安全着陸。這次飛行歷時 10分鐘。飛行背包用汽油驅動,引擎達 200匹馬力,可持續飛行半小時,售價暫定為 75,000美元( 58.5萬港元),已有 2,500人預訂。

英國《每日郵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10602&sec_id=15335&subsec=10943028&art_id=15306190

-----





飛行背囊明年有售助救災 售78萬 可來回飛3次東廊

【明報專訊】新西蘭工程師設計了一款最高時速100公里的個人用噴射飛行背囊Jetpack,宣稱一般用家毋須1小時就能學曉使用,有利醫護救援人員前往道路受阻地域救急扶危。有關產品已進入最後測試階段,商業機構顧客可望在今年底試用,明年則有望正式上市供一般用家購買,每具售價約10萬美元(78萬港元)。

1小時學懂 可飛30分鐘
發明人馬丁(Glenn Martin)說﹕「使用此產品的城中人,首批將是緊急出動的醫護人員。接着你可預見人們帶着相機用以彙報交通情况,最後變革至人人用以飛行耍樂或上班」。他表示,這款噴射背囊用法簡便,尋常沒有飛航駕駛經驗者也不用1個小時就能學識操作,而且附設緊急用降落傘確保安全。

Jetpack背囊框架附有兩個扇葉式螺旋槳,採用2公升V4引擎,可提供約200匹馬力動力,「只要夠快向下噴出空氣,就能推高」用家,藉着左右兩個操控桿來調校速度、俯仰和方向等。理論上最遠飛行距離為50公里,時速約100公里,約可續航30分鐘。

追逐兒時夢想 研究30年
馬丁稱,30年前開始研究此物時,純為追逐兒時看電視而萌生的夢想。「我5歲時就想要一個,可惜市面沒有供應,遂想『現實沒有的話,你就做一台吧』」。未料2008年在美國一個航空產品展覽會上展出雛型,便贏得廣大關注,他於是在基督城設廠,現已有6國政府、5個軍方部隊與其團隊接洽。

馬丁說﹕「用家冀能用以在很多敏感的邊界作邊境巡邏。另有一間大型搜救組織希望要500具,好在地震和海嘯後道路中斷、直升機難以降落的地方使用」。他指出,經過連串修訂研製,可望最終投產的碳纖維機身連一個20公升汽油燃料缸,重量不會超過115公斤。

法新社

http://beta.hk.news.yahoo.com/%E9%A3%9B%E8%A1%8C%E8%83%8C%E5%9B%8A%E6%98%8E%E5%B9%B4%E6%9C%89%E5%94%AE%E5%8A%A9%E6%95%91%E7%81%BD-%E5%94%AE78%E8%90%AC-%E5%8F%AF%E4%BE%86%E5%9B%9E%E9%A3%9B3%E6%AC%A1%E6%9D%B1%E5%BB%8A-224408182.html

地下3000米深處首發現多細胞生物



地殼下三千米即所謂的地表下岩石圈,這些厚重岩石的溫度超過了40攝氏度。這裡的水分由於缺乏氧氣而能夠使大多數人們熟悉的生物窒息,但是名為生物膜的一些細菌和其他微生物卻能夠在這裡茁壯成長。如今,科學家在這個地獄般的環境中首次發現了一種貪婪的捕食者——被研究人員描述為地表深處的首個多細胞生物的一種線蟲。

他們將這種生活在地下深處並耐熱的物種命名為Halicephalobus mephisto。這一名稱借鑒了浮士德筆下的魔鬼Mephistopheles,意思是『不喜歡陽光的人』。

這些線蟲身長最多約半毫米,以細菌為食,通過單性生殖方式不經交配來繁殖,能忍受生活環境(南非Beatrix金礦中三千米深的地方)中的高溫。類似的生物預計也可能會出現在某些海床下的環境中。

多細胞生物在如此惡劣環境中的生存能力對於研究宇宙生物學也有參考價值。

研究人員在6月2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報告了這一研究成果。

人民網

Tuesday, June 7, 2011

太陽系外發現首顆適合地球生命居住的星球


一位藝術家想象中的葛利斯581d行星(右),外表稱暗紅色


據外媒報道,法國巴黎拉普拉斯學院(the Institut Pierre Simon Laplace)的一組科學家近日在太陽系外部發現了適合地球生命居住的星球。

該星球名為葛利斯581d(Gliese 581d),是太陽系外距離地球20光年的一顆行星。它是科學家首度發現並官方承認的適合生命居住的行星。

小組成員羅賓-華茲華斯(Robin Wordsworth)博士表示:『這個發現非常重要,因為這是首個被氣象分析員認定具有供生命居住可能性的星球,並且其他觀察員也認同該星球的存在。』

葛利斯581d行星目前所具備的條件可以支持一些類似地球生命的生存,其上可能有淡水資源和降水。

科學家們對於這個發現感到非常吃驚。因為早前葛利斯581d行星被他們排除在適合生命居住的行星行列之外。科學家們認為,這個發現將為今後探索適合人類棲息的星球鋪下道路。

但報道指出,今後到達該星球的航天員可能會發現,這個星球周圍的環境與地球有著天壤之別。天空是暗紅色的,引力也是地球的兩倍,在這上面的生命可能會比地球上的重兩倍,而且,這個星球目前的二氧化碳層還不適合人類呼吸。

中國新聞網

Google Mars驚現「太空基地」



美國一名男子聲稱用 Google Mars網站觀察火星時(下圖),發現一個「太空基地」(上圖箭嘴示),更把它的座標公開,讓太空迷追看。

馬丁內斯(David Martines)是 Google迷,他聲稱用 Google Mars觀察火星時,在這個座標 71 49'19.73"N 29 33'06.53"W,發現一棟建築物,外形看來好像是太空基地,估計它的長度是 213.3米,闊度達 45.72米。馬丁內斯說:「我把它稱為 Alpha生物基地,因為我相信有生命在裏面,或曾經在裏面。」

充滿想像力的馬丁內斯,懷疑太空基地可能是美國太空總署打造,但「不知道他們會否承認」。無論是真是假,馬丁內斯這項「發現」已受到太空迷關注,片段放上網後,短時間內點擊次數達 58,000次。

英國《太陽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10604&sec_id=15335&art_id=15312029&av_id=15312905

2007年阿根廷的靈異鞦韆



鞦韆」無人亦會搖

一條在阿根廷拍攝的短片,只見 一個鞦韆盪來盪去,但上面空無一人 !

最恐怖的是,居民指這個鞦韆過去10天一直在擺動,從未停過,連科學家也查不到原因,現在要出動捉鬼專家, 研究「誰」在搞鬼。

短片在菲爾馬特(Firmat)一個兒童遊樂場拍攝,三個鞦韆排成一列,中間那個就是「鬼鞦韆」 。畫面所見,一名女性大膽子上前固定鞦韆,但她 一離開,中間的鞦韆又開始搖來晃去,幅度還越來越大,像有人在上面盪鞦韆一樣,兩側的鞦韆則沒有動靜。圍觀的小朋友見狀,嚇得四散。

居民四個月前已報警指鞦韆不妥,警方找物理學家到場調查,卻找不到一個科學解釋,只知與磁場、電場或大風無關,現改請捉鬼專家來調查。連受過高等教育的老師奧古斯汀娜也說:「我們相信是鬼魂作祟。」

Saturday, June 4, 2011

踢爆神秘事件 ﹣Alien or UFO? That something fell from the sky. May 2011.



網上流傳不少「UFO」片段,近日有人上載一段聲稱上月拍下的短片,拍攝地點不詳。片開始時是近鏡拍攝一部飛行中的直升機,但期間突然有異物從左進入鏡頭,然後「跌」出鏡頭外。

慢鏡翻看時,也看不出是甚麼,但其外形不似雀島,但卻能在這高空活動。拍攝者也想不出是甚麼,只留言謂「是UFO還是外星人?」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art_main.php?iss_id=20110604&sec_id=10793140&art_id=50018285

再看看下面模擬,應該為海鷗於鏡頭較前部份滑翔,由於失焦及大反差,出現錯覺:





Thursday, June 2, 2011

馬可秘傳福音書是惡作劇?耶穌是同性戀?

有學者認為, 馬可秘傳福音書把耶穌描述成一位同性戀者. 但最近再次興起的熱門話題是, 到底馬可秘傳福音書是否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Morton Smith 的偽造品?



數學老師推算世界末日 600億年後地球離開太陽



荷里活災難大片《2012》、瑪雅的2012世界末日預言,讓很多人對未來充滿恐慌。2012真的是世界末日嗎?江蘇教育學院附屬高級中學孫四周老師,用數學公式向記者演繹了宇宙的未來,按照他的計算,在5000年後,太陽和現在相比幾乎沒有變化。

這些成果出現在孫四周新近出版的專著《空間相對論——膨脹宇宙的數學原理》一書中。在孫四周老師的身上,數學幾乎是個『萬能工具』。此前,他曾用幾何方法證明了周正龍拍攝的華南虎為假,並因此而名聲大噪。

有人說世界末日是2012霍金說大約在200年後

孫四周說,都錯了!

近年來,世界末日論一直是熱門話題。隨著荷里活災難大片《2012》的熱映和持續傳播,2012更是被確切地指認為『世界末日』。這一論斷和神秘的瑪雅預言不謀而合,因而在世界範圍內,不少公眾因此恐慌莫名。

世界各國的不少科學家都投入到『世界末日』這一問題的研究中。據媒體報道,有著『自愛因斯坦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稱的英國傳奇人物霍金,也曾就此焦點問題發表看法,他出面闢謠說:2012不是世界的末日,我們不必驚慌。宇宙的末日會在大約200年以後到來,因此我們這一輩人是安全的。

『此言一出,無異於火上澆油。把宇宙的壽命向後推延200年,仍然沒有卸去人們心頭的重壓。霍金的良苦用心顯然沒有起到預想的結果。』孫四周老師表示。

近日,孫四周出版了《空間相對論——膨脹宇宙的數學原理》個人專著。在這本書中,他用5個公理和1個定義,揭示宇宙演化的數學原理。『由此得到的太陽系壽命等的計算結果,符合美國、德國等國科學家的最新預測。』孫四周表示。

根據孫四周的計算,他對本報記者說:『我們的太陽系現在正處於演化成熟期,相當於人類的30多歲。它仍然在膨脹,但是它很平穩。』

『太陽系的消亡肯定不是在2012年,也不是在這以後200年左右。撇開電影的誇張和藝術化不說,科學大師霍金這次是錯定了。』孫四周篤定地說。


究竟怎樣計算宇宙的壽命?

究竟怎樣計算宇宙的壽命?孫四周介紹,科學研究表明,宇宙在空間上是有限的,在時間上是有起點和終點的。我們的宇宙是從很小的一個點開始,擴大而成現在這個規模。最初的宇宙,可以想象成比原子還小。經過膨脹,才有今天的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雲、星際空間等等。

孫四周介紹說,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可推得,宇宙從最初的膨脹到現在,大約用了137億年。但是,實際的觀測資料不斷刷新,現在已經有觀測到200億年以外的星雲的記錄。盡管如此,科學界還是普遍認為時間總有一個起點,就是以宇宙從一個點開始膨脹那一刻為0時刻。

宇宙的膨脹,到現在也沒有停止,而且有證據表明膨脹在加速。在孫四周的著作《空間相對論——膨脹宇宙的數學原理》中,有一個公式可以計算宇宙在任意時刻的膨脹速度。孫四周介紹,這個公式是他根據相關的公理和定義推證出來的,通過這個公式,可以計算任意一個星系從小到大的膨脹過程,從而輕易地計算出星系解體的時間表。

『這樣的公式在世界上是第一個,我感到很幸運』,孫四周自豪是自己發現了這個公式,他認為他書中的觀點在被實驗確認之前,雖然也只是一種假說,但『這是世界上第一個用數學公理化體系給出的宇宙假說』,『希望能盡快投入實驗,這也是中國人搶佔宇宙學研究制高點的一個重大契機。』

『根據計算,我們所在的太陽系將在350億年以後開始解體,持續到1100億年以後太陽本身化為輻射消耗乾淨。』孫四周介紹。


600億年後,地球離太陽而去

為了解釋他的計算公式,孫四周詳細地給記者講述了諸如逃逸半徑、逃逸角速度、外圍線速度以及旋轉周期等等多個令人頭暈的定義,但其據此描繪的宇宙未來變遷圖卻稱得上波瀾壯闊,氣勢非凡。

根據孫四周的計算,他介紹:『由於膨脹在加速,大約69億年後,地球已經佔據了火星的軌道。除了地球,此外水星佔了金星,金星佔了地球,火星佔了木星、木星佔了土星、土星佔了天王星、天王星佔了海王星,海王星佔了冥王星。』

『大約300億年後,太陽膨脹到現在水星軌道上,但是它並不能灼傷水星。因為水星已經向外漂移到達現在木星的軌道上。此時的地球,已經到達現在海王星的位置上,但是那裡不像現在這樣寒冷,因為太陽已經向外膨脹了。』

『350億年以後,太陽系最外圍的行星——冥王星,已經從太陽系逃走了。』孫四周頗為形象地描述道:『剛進入21世紀的2006年時,我們人類嫌棄這個個頭較小的小弟弟,認為它不配做我們的兄弟。國際天文學家開會,把冥王星開除出「大行星」行列,稱它為「矮行星」——想起來還真有點捨不得它。350億年以後,它會漂流到宇宙深空,那裡只有絕對的零度(零下273攝氏度)和無邊的黑暗……』

『大約400億年以後,地球已經處於比現在冥王星還遠的位置上』,孫四周介紹,『那裡寒冷極了。此時的金星處在現在冥王星的位置上,太陽已經膨脹到接近現在金星的位置。』

根據孫四周的計算,其後,海王星、天王星、土星、木星、火星將相繼逃離太陽系,『大約600億年後,地球和金星全都逃走了,只剩下水星煢煢孑立,在現在冥王星稍外一點的軌道上與太陽相顧無言。它是8大行星中最後的守望者,但它的離去也指日可待。』


1000億年後,太陽以『超壯觀的焰火告別』

『在所有的行星都逃走後,太陽還有400多億年的存活期,』孫四周推算,他認為,屆時,太陽將作為一顆超級巨星,在宇宙的邊緣部分閃耀。它的面積很大,而且還會迅速外擴,厚度變小。

『太陽內部的熱核反應將減弱,因為面積增大了,能量損失也更大了,太陽的溫度會稍稍變低』,孫四周認為,太陽會有一個逐漸變暗的過程,『先是最外沿撕裂,光芒陡然增大,形成一圈耀眼的光環,這個環就是現在宇宙觀測中所看到的「愛因斯坦環」,隨著物質消耗的加快,「愛因斯坦環」向內收縮,直至消失……』

『這就是太陽的離去過程。它以自身為燃料、以超壯觀的焰火晚會,完成與這個宇宙的告別之禮。』孫四周含有詩意地描繪。他表示,任何事物都有其誕生和消亡的過程,太陽系也不例外,如果要說世界末日,『這個時候纔是宇宙的末日』。

『經過計算,我們的太陽系現在正處於演化成熟期,相當於人類的30多歲。它仍然在膨脹,但是它很平穩。平穩到比嬰兒的搖籃更舒適更安全。』孫四周介紹。

他具體解釋道:『就算按現在的尺度計算,太陽的直徑目前為140萬公裡。從原先的70萬公裡增加到現在的140萬公裡,用了69億年時間。平均每億年大約10萬公裡,一年大約0.001公裡,即每年大約1厘米。』

『即使在5000年以後,我們的太陽和現在比起來也幾乎沒什麼變化。至於600億年以後,地球脫離了太陽系,我們人類的未來是什麼,我們現在只能想象,不需擔心。』臨采訪結束,孫四周引用了蘇軾的一句話來說明自己的觀點——以其變者而觀之,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以其不變而觀之,物與我皆無盡也。

『2012,我們會活得很好。』孫四周肯定地表示。

揚子晚報

生命宜居星球三個條件:水 壽命 保護神

據5月16日法新社報道,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近日宣布發現了首顆太陽系外的生命宜居星球——『格雷斯581d』(Gliese 581d)。尋找系外生命宜居星球是一項激動人心的工作,而生命的形成不能缺少一些基本因素——

『生命宜居』的三個條件


這是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發布的一幅模擬圖,顯示『格雷斯581d』表面的溫度分布。圖中藍色表示較低的溫度,紅色表示較高的溫度。圖中很多箭頭則表示在距離地面2000米處的風向。


銀河系的生命宜居帶(也稱作星系可棲居區,用綠色表示),其不包括銀河系危險的內測區域以及缺乏金屬的外側區域。銀河系的核球部分在圖中用黃色表示,而旋臂中活躍的恆星形成區域則用藍色和粉紅色表示。


恆星周圍的可居住帶(能保持液態水的區域)示意圖。圖中的藍色部分即為不同質量恆星附近的可居住帶,橫坐標顯示的是行星離恆星的距離(以日地距離為單位),縱坐標是恆星的大小(以太陽質量為單位)。可見恆星越大,可居住帶離它越遠。


『格雷斯581』及其行星『家族』示意圖。圖中灰色球體為疑似宜居星球。紅色星球被稱為紅矮星格雷斯581,類似於太陽系中的太陽,但比太陽小得多,溫度低得多。


生命離不開液態水

談到宇宙生命宜居環境,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水。水是地球上最寶貴的資源之一。我們的地球表面70%以上是水,因而地球有水行星之稱。地球上各種生命包括人類的祖先均來源於水,試管胎兒仍需要在母體羊水中成長;人體的60%是液體,其中主要是水;水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一旦失去體內水分10%,生理功能即嚴重紊亂;如果失去水分20%,人很快就會死去。總之,水是一切生命之源。既然生命離不開水,搜尋地外生命的實質就是搜尋液態水。

那麼,太空中究竟哪些地方可能存在液態水?科學家告訴我們,生命存在的一個宏觀因素是行星到中心恆星(如太陽)的距離。這裡所說的生命當然不僅局限於具有智能的高等生物,也包括細菌等微生物在內。

我們的地球姊妹——金星,它距離太陽太近,其高溫的表面不可能保存液態水,而在地球外側的火星距離太陽又偏遠,其表面的水常常凍結成冰。地球表面因覆蓋著大量的液態水而屬於『海洋型行星』,而金星和火星表面基本上覆蓋著陸地故屬於『陸地型行星』。所以說在太陽系內,能夠存在液態水的區域便只局限於金星公轉軌道和火星公轉軌道之間的這個狹窄環形帶,只有公轉軌道位於這個環形帶內的行星表面纔可能有液態水存在。科學家們把這個區域叫做『生命宜居帶』,地球恰好就位於這個宜居帶之內,在太陽系八顆行星中,惟獨地球上存在著大量的液態水。


恆星壽命不少於10億年

科學家認為,銀河系裡存在著上千億顆恆星,其中有一個容易形成適宜生命誕生的行星的『銀河系的生命宜居帶』。根據分析,這個宜居帶距離銀河系中心不能太近,也不能太遠。不過,這個宜居帶只說明了一個總體傾向,並不是絕對條件。我們的太陽系就正好位於這個銀河系生命宜居帶之內。

孕育生命需要一個相當長時間的過程,因此一個星系中要有生命存在,它的中心恆星壽命不能太短。通常認為,中心恆星壽命至少要達到10億年,纔有可能在它的行星系中孕育出生命。

一般說來,一顆恆星的壽命取決於它的質量。恆星的質量越大,其壽命越短;質量越小,壽命越長。究其原因在於:恆星質量越大,它的萬有引力越強,其中心部分因受到壓縮溫度上昇越快,因而為恆星發光提供能量的『熱核聚變反應』會進行的十分激烈,壽命也就越短。

太陽屬於中等的恆星,壽命大約是100億年。科學家認為,質量小於太陽2倍的恆星壽命對於生命最合適;中心恆星的壽命至少要有10億年,而且到其星系中心的距離要適當。

關於『生命宜居帶』,還有一個因素也必須考慮進來,這就是恆星在不同年齡段的亮度變化也會影響行星。據研究認為,大約46億年前的早期太陽要比現在的太陽暗大約30%,那麼早期地球相當長的一個時期是處於冰凍狀態。後來冰凍開化,地球陸地能夠自動調節行星的氣溫,地球表面的水長期循環保持,因此構成了生機勃勃的生物大世界。


巨型氣態行星是生命的『保護神』

科學家告訴我們,一顆行星上要有生命存在,除了必須要滿足到中心恆星的距離、行星本身的類型和大小這三個條件之外,它周圍的環境對能否演化出生命也起到決定性作用。例如,一個行星系所具有的巨型氣態行星的數目就是一個重要條件。

根據科學家推測,當有多顆行星圍繞著一顆恆星公轉的話,如果它們多半是『巨型行星』(如木星),這些巨型氣體行星之間會互相施加引力影響,導致軌道混亂,使它們的公轉軌道變成極其扁長的橢圓軌道。這樣一來,其他那些相對與巨型氣體行星而言比較小的行星的運行規律也會亂套,在巨型氣體行星的引力影響下無法維持軌道的穩定性,有的會與中心恆星或者巨型氣體行星發生碰撞事件,有的甚至會脫離中心恆星向遠處飛去。這樣的條件下顯然也無法孕育生命。

如果行星系中完全沒有巨型行星的存在,對於生命也不是一件好事。比如在我們的太陽系中,木星和土星均屬於巨型氣態行星,它們具有很大的質量,實際上充當著地球的『保鏢』。2009年美國華盛頓大學天文學家內森·凱伯等人的一項研究顯示,數億年前,來自太陽系邊緣各個方向的較大彗星有許多朝向地球運行,但是它們均被木星和土星這兩顆巨大氣態行星所抵擋,使得地球上的生命保存至今。研究表明,導致物種滅絕最強大的彗星雨對於地球而言並不頻繁。木星和土星就如同『棒球手套』一樣抵擋了彗星對地球的侵襲,能夠偏離或者吸引可能碰撞地球的彗星。


首顆系外宜居星球 『格雷斯581d』

近日被宣布的首顆太陽系外生命宜居星球——『格雷斯581d』,其實並不是一個新發現。早在2007年人們就知道它,只是那時它並沒有被列為搜索宇宙生命的候補星。

『格雷斯581』恆星屬於地球的近鄰恆星之一,距離我們大約20.5光年,人們在這顆恆星周圍已經發現了6顆行星。『格雷斯581d』是2007年發現的。

『格雷斯』的英文名為Gliese,是『格雷斯近鄰恆星表』的簡稱。它最早由德國天文學家威廉·格雷斯於1957年編錄出版,後來經他本人和其他天文學家不斷修訂,目前已包含距離太陽25秒差距(約等於81.5光年)內的9000多顆恆星的數據,成為廣泛使用的星表。和其他各種各樣的星表一樣,格雷斯星表中的恆星也以『星表名稱+數字編號』的方式命名,『格雷斯581』就是其中編號為581的那顆恆星,它周圍的行星則以英文字母按發現順序命名,第一顆行星通常不命名為a,因為a代表主恆星本身。

幾年前,有些科學家研究認為,『格雷斯581d』接受的恆星輻射量不到地球從太陽得到的輻射量的三分之一,而且可能被『潮汐鎖定』,也就是說,該行星有一面永遠面向恆星,所以有些地方是永久白天,有的地方是永久黑夜。因此它被排除在宜居行星候選名單之外。

但是,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氣候科學家羅賓·伍茲沃斯博士及其同事,根據對這顆系外行星的氣候模式進行的計算機模擬結果發現,這顆行星確實存在適合生命生存的條件。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在新聞稿中說,『格雷斯581d』擁有濃厚的二氧化碳大氣層,溫暖的程度足以形成海洋、雲團和降雨。這是一顆布滿岩石的行星。『格雷斯581d』的軌道位於該恆星『宜居區』的邊緣,這裡的溫度恰好讓水維持液態。科學家所做的模擬情況顯示,『格雷斯581d』的環境條件使它能夠支持類地生物的生存。

羅賓·伍茲沃斯說:『這一發現意義重大,因為這是首次運用氣候模擬方式證明一顆行星可能存在適合生命生存的環境條件。』『格雷斯581行星系統尤其讓我們感到興奮,因為它距離太陽系相對較近。因此,隨著望遠鏡技術的持續進步,未來我們將有可能直接在其上面尋找生命的跡象。』

北京日報

Wednesday, June 1, 2011

網友拍下三角光點 神秘 UFO夜襲加州



UFO襲美國加州?一名愛好不明飛行物體 UFO的加州男,日前就拍到三顆神秘光點在夜空中高速移動的片段(圖),令人嘖嘖稱奇,他聲稱是 UFO。

網民 KevinMC360是於上周四拍到疑似 UFO的片段,畫面中三顆神秘光點呈三角形,明顯連成一組,在夜空中快速飛行。有人質疑這幾顆光點其實只是一群雀鳥,但 KevinMC360堅稱它們是真的 UFO,「對於雀鳥愛好者,你們可叫它們做一群鵝,但我一定會哈哈大笑」。 KevinMC360去年 11月也曾拍過一段類似影片,片段中四顆光點呈 V字形飛行,他聲稱這些光點是一群太空船。

英國《每日郵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10601&sec_id=15335&art_id=15302584&av_id=15303387

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