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ly 28, 2011

外星生命之謎:類地行星都要有自己的"月亮"嗎?


圖片來源:NASA


將近四分之一的類地行星都擁有自己的“月亮”——衛星。

或許,類地行星如果要滿足複雜的生命進化,就需要擁有一顆類似月亮的衛星。地球的衛星——月球帶動了地球上的潮漲潮落,使得地球的自轉趨於穩定,使得地球上的生命生息繁衍。

“如果沒有月亮,我們的地球的自轉將會非常混亂。”瑞士蘇黎世大學的天文學家Ben Moore說。“但是,也並非每一個類地行星都擁有自己的‘月亮’,地球擁有著自己獨一無二的特性。”

月球的直徑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質量是地球的百分之一,它是太陽係中最大的衛星之一。它使得地球的自轉軸傾斜至23.3,每41000年偏差1.3°。

恰恰相反,火星每隔幾十萬年就會偏差10°,自轉軸至少會翻轉一次,這種現象也使得火星上那些曾經是溫暖潮濕的地方變成了寸草不生的荒漠。

如果說地球擁有自己的衛星僅僅是一次偶然事件,然而,外星生命的出現——據我們所致——可能需要經歷類似的過程。要不然,無論我們發現了多少類地行星,發現生命跡象都是機會渺茫。

為了找出這些稀有的類月衛星的存在,穆爾利用了64臺超級計算機模擬了真實行星的形成過程。它們由岩石撞擊而成。

為了找到那些罕見的“月亮”,Moore使用了64臺超級計算機來模擬行星的形成——通過小岩石碰撞產生。

Moore和他的團隊發現,很多類似太陽的恒星在適應生命生存的區域都有類地行星的存在。溫度適宜,使得它們能夠有液態水的出現。在這些行星中,十二分之一都擁有一顆類月的衛星,而這些衛星使得它們更加趨於穩定。

“看上去,適宜生存的類地行星非常普遍。”Moore說。

來自法國天體物理實驗室的天文學家Sean Raymond肯定了Moore研究團隊的工作,但是他說:“月亮”或許並不是必需的條件。如果地球的自轉能夠加快2.5倍,那麼或許就不需要月球了。

而華盛頓大學Don Browlee則說,問題在於,生命是否要在擁有衛星的類地行星上才會存在,而是會存在什麼樣的生命。比如說,離開了月亮,微生物照樣能夠存在,但是對於一頭大象則不可能。所以,關鍵的問題在於,這些類地行星都有什麼樣的特性?如果能夠產生像人類一樣的生命,這些類地行星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條件?(光明網 編譯/王靖媛)

http://tech.gmw.cn/2011-07/26/content_2345570.htm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