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有外星人基地? NASA的相片分享:
nasa網站:
http://marsrovers.jpl.nasa.gov/gallery/all/2/r/2169/2R318929995EFFB27MP1314R0M1.HTML
Friday, December 31, 2010
Wednesday, December 29, 2010
龐大的媒體封鎖關於地球和月球的軌道改變?
世界各地的天氣變得瘋狂,但所有的主流媒體談的是“氣候變化”、“全球變暖”...等等,但他們不會觸及真正的原因,因為對他們來說它實在是太令人震驚。
巨大的地球變化正在這個時候發生,洛杉磯有一個紀錄性的涼夏,但夏天過去後幾天,它們又創紀錄升高至113度F。巴西和玻利維亞部份地區有震駭的紀錄極凍溫度,大部分七月比南極還冷,殺死數百萬條魚、和許多短吻鱷及淡水海豚!
世界各地越來越多的人們目擊日出日落在夏季和冬季位置的驚人變化,顯然這是被地球夏季時在黃道面下和冬季在它之上移動所造成的!月亮亦在天空上發揮影響力....但媒體說沒有什麼。有相關報導(有待證明)有一“禁聲令”在部署中,和處理此事的專業人士已要對這些事實簽署保密協議。
在高北極圈的因紐特人,已發表幾個太陽位置改變的故事,並被一位氣象學家告知,它是一種“在非常高地平線時的獨特光學現象”,然而這些變化在世界各地可見。
世界各地的普通市民都報告他們所觀測到的,有關太陽和月亮在天空改變位置,並不是只說少許。至少可以說這些變化是驚人的!在遠北太陽數千年來傳統地出現的,是穿過墨西哥中部的北迴歸線,但現在在夏天開始,它可被目睹在緬因州的方向上升和在西雅圖的方向日落。
並根據各大學,月亮到達的最高緯度是 28.5度,但至少在過去幾年,它顯然以一顯著的幅度越過那一個數字!人們可以觀看到月亮在東南低升和落下在西南,至少從我的位置在美國中西部以北的41度,及然後在兩星期時間內,它會在東北高升和在西北落下!
來源網站:http://beforeitsnews.com/story/229/227/HUGE_media_blackout_regarding_Earth_and_Moon_orbital_changes.html
Tuesday, December 28, 2010
無毛 灰皮 大耳 「吸血獸」遭槍殺
牠大小如家貓,有雙大耳朵,皮膚打皺摺,膚色啡啡灰灰,身子光禿禿,只有幾根鬚,怪模怪樣很詭異。這隻本月由美國農夫槍殺的怪物,有人說是生了皮膚病的浣熊或狗,但更多人相信是傳說中的吸血怪獸「卓柏卡布拉」( Chupacabra)。專家將對牠化驗,揭穿真相。
「我被牠嚇一跳,這隻無毛的怪物是甚麼?」住在肯塔基州萊巴嫩章克申的農夫科思倫( Mark Cothren),本月 18日下午走到門廊,赫然看見這隻怪物朝他家走來,抓起望遠鏡細望也不知是甚麼,於是拿起步槍,一槍了結牠,近距離再看清楚。
「一根毛也沒有很詭異」「我真慶幸殺了牠,因為我真的看不出牠是甚麼。」科思倫殺了怪物後,將照片放上網,引起極大議論。有人說是負鼠、浣熊甚至狗。有人說牠「驟眼看似狗,但鼻子長長、頭形很怪」。有人只覺「牠一根毛也沒有,很詭異」。但更多人認為:「牠是卓柏卡布拉。」
當地動物收容所職員希格森,看了怪物的照片,都說不準是甚麼:「是患了獸疥癬的土狼罷。但牠太小,不像土狼那麼大。大概是長了疥癬的浣熊或負鼠。牠不是貓,貓爪可收起,跟牠不同。但牠的腳爪跟浣熊不一樣,但肯定不是負鼠。」在動物園工作的專家也不相信牠是怪獸,同意牠是患了獸疥癬之類嚴重皮膚病的動物。牠到底是甚麼?謎底很快揭開,因為屍體已送到魚類和野生動物局進行脫氧核糖核酸( DNA)化驗。
「 Chupacabra」是西班牙文,指「吸」( chupar)「羊」( cabra)。 1995年,波多黎各有八隻羊胸口出現相同傷口而全身血液被抽光,怪獸吸羊血的傳言飛快傳遍中美洲,後來墨西哥、智利,以至美國德州甚至東北端的緬因州,都有人報稱目擊「卓柏卡布拉」,但描述不一而足,有指牠是背有尖刺的爬蟲類,有指是有尖牙的無毛狗。
美國 WLKY網站/英國《每日郵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01229&sec_id=15335&art_id=14813967&av_id=14814388
Sunday, December 26, 2010
尋找傳說中神秘的納粹南極地下城
20世紀下半葉,奧地利人佐德爾在其撰寫的《飛碟——納粹的秘密武器》一書中,就爆出了類似的消息。書中宣稱:在柏林陷落的最後時刻,希特勒並沒有服毒自殺,而是與他的最後一支部隊登上潛艇,逃到阿根廷,然後輾轉來到南極一個通往地殼深處的洞穴建立了飛碟基地——「雅利安城。」
1945年德國戰敗後,盟軍在受降德國海軍時,吃驚地發現:有54艘德國U型潛水艇和6000多名技術人員以及科學家,竟然從納粹的海軍中莫名其妙地失蹤。
這些潛艇究竟去了哪裡,它們是否在秘密運送某些絕密的研究成果?美國軍方推測,納粹德國很可能在南極建立了秘密的基地,納粹德國的這些科學家和潛水艇極可能被秘密轉移到了南極。
這個猜測雖然令人難以置信,卻也並非捕風捉影。因為在二戰爆發前一年,也就是1938年,納粹德國就組織過南極考察隊,登上了南極大陸,到處樹立萬字旗,宣稱南極是德意志第三帝國的領土。在考察中,他們詳盡記錄了南極大陸的地理水文等資料。
對於正在醞釀武力擴張的納粹德國來說,誰又能保證沒有軍事目的呢?
這次南極之旅確實算得上神秘,飛機神秘墜毀,勘探隊員發現神秘湖泊,最後,事件的經歷者離奇死亡。
美國海軍南極探險,尋找“雅利安地下城”
據報導,這3名美國士兵是在執行“高空降落”南極特別行動,在一次暴風雪中乘坐“喬治一號”飛機在南極上空進行拍攝和探險任務時,墜毀在一座山裏的。當時機上共有9名機組人員,其中3人身亡,6人生還。幾十年來,“高空降落”行動一直是最高軍事機密之一,直到如今,美國軍方對該次行動的官方解釋仍然是“前往南極尋找礦藏和其它貴重資源”,而事實上美軍此行的真正目的,卻是為了到南極去尋找傳說中的納粹南極地下城。
1946年12月,美國海軍部長詹姆斯‧福雷斯特爾派遣了一支由40艘艦船組成的大型艦隊和飛機前往南極,艦隊中包括海軍旗艦“奧林匹斯山號”、航空母艦 “菲律賓海號”、海上飛機運輸艦“松海號”、潛水艇“參議院號”、驅逐艦“布朗森號”、破冰船“北風號”和一些油輪、運輸船等。這支特種部隊總共有 1400多名海員和水手,船上還載有3個專門在冰天雪地中行走的狗拉雪撬隊。這次探險美國海軍拍下了紀實影像;好萊塢又將其拍成了一部商業電影。
R-4D(DC-3)飛機
裝備著拖拉機、炸藥和各種工具的地面小組,負責在南極建造一個名叫“小美洲”的空降基地---即在冰天雪地中開闢出一個小型飛機場跑道,可以使6架R- 4D(DC-3)飛機和兩架水上飛機順利降落。這種R-4D飛機裝備噴氣自助起飛瓶,可以使飛機在跑道較短的“菲律賓海號”航空母艦上快速起飛。此外,這種飛機還裝備有一種特製的專門適合在冰上降落的“雪撬裝置”。海軍上將理查德‧伯德的小組則負責6架R-4D飛機的駕駛和勘測工作,每架飛機上都裝備有間諜照相機和一臺磁力追蹤儀。他們的任務是在短短3個月的南極夏季裏,測量完大部分的南極大陸,記錄磁場數據。如果南極冰層表面下存在神秘“空洞”,那麼這種儀表能立即將其顯示出來。
“喬治一號”飛機神秘墜毀南極
美軍R-4D飛機和其它海上飛機在南極上空進行了無數次“勘測行動”,它們勘測和記錄的內容至今仍然是謎。在“勘測行動”中,海上飛機“喬治一號”在南極上空神秘墜毀。曾經有記者採訪了其中一名倖存者---現年79歲、居住在佛羅里達棕櫚城的比爾‧卡爾恩斯。卡爾恩斯在電話中回憶了那次飛機墜毀的過程: “當時,我們正在那片未開發的處女地上做長途飛行,天氣突然變了,我們的飛機在暴風雪中失去了高度,只得掉頭返回基地。可是飛機不停地失去高度,最後一頭撞在一個山頂上。飛機被撞得彈了出去,竟沒有撞毀!接著它又奇跡般地迅速爬高,可能這個速度對於飛機來說太快了,於是,它在空中解體。我被拋出了駕駛艙,掉到了山上的積雪中。後來,我找到了另外兩名戰友,他們都只受了點輕傷,甚至連骨折都沒發生!”
據卡爾恩斯稱,隨後,他們就聽到從飛機墜毀處傳來呼救聲,跑過去後,他們發現戰友拉爾夫‧保羅‧熱‧布蘭克渾身著火,被困在飛機座椅上,他們趕緊將他拉了出來,但他顯然已被嚴重燒傷。幸運的是,南極冰冷的天氣救了他的命,布蘭克的傷口沒有感染惡化。一名叫羅賓斯的戰友出發前偷偷在飛機上藏了兩大罐花生醬,這下它成了大伙的“救命食”,平時大家靠這些花生醬果腹,而花生醬上漂浮的油沫則成了醫治布蘭克傷口的良藥。
在那次飛機事故中,共有3人死亡。倖存者們將3位戰友的屍體埋葬在冰雪下,等待著救援人員。美軍飛機14天後才發現了他們,一架水上飛機空投下一張紙條,告訴他們14英哩外,有一塊救援飛機可以降落的空地。倖存者們為無法行動的布蘭克做了一個簡易雪撬,花了24個小時終於抵達獲救地點,6人順利生還。
海軍上將南極遭遇神秘物體
據事後披露,在“高空降落”行動中,發生了一系列的“怪事”,給這次的“絕密”行動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首先,一組勘察人員在300平方英里的一片南極冰原上發現了3個巨大的湖泊及無數的小湖泊,湖水十分溫暖,水中長滿紅色、藍色和綠色的藻類,勘察人員灌了一瓶水帶到基地進行研究,發現湖水有鹹味,顯然這些湖泊與海洋相連,也就是說潛水艇很容易從大海進入南極冰層深處。在美軍以為是納粹“南極地下城”的地方,也有一些類似的溫水湖泊。有報導稱,美軍在這些湖泊旁發現了一些神奇的事物,但具體是什麼,外界不得而知。
此外,在最後一次“勘測行動”中,6架4-4D飛機同時出動,每架飛機都按預訂的路線勘測了磁場數據後返回。奇怪的是,儘管它們的飛行線路差不多一樣長,但海軍上將理查德‧伯德的飛機卻比其他飛機晚3個小時回來,並且飛機上像被洗劫過一樣,幾乎空空如也。據稱,伯德將軍在飛行途中發生了“引擎障礙”,為了保持飛行高度,只好靠滑翔返回“小美洲”基地。為此,他不得不扔掉機上除膠卷之外的所有東西。可是此後,有關伯德將軍在南極洲遇到了納粹雅利安城居民的說法卻不脛而走,甚至有消息稱,這是伯德將軍親口說的。據伯德稱,在南極執行任務時,他曾看到某種物體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從他的飛機前掠過。
疑雲重重,美退役海軍部長“自殺”而死
美軍南極“高空降落”行動在種種神秘猜測中突然結束。當時,所有有關南極的數據和照片都成了美軍的“最高機密”。不久後,發起這項“南極探險”行動的美國海軍部長詹姆斯‧福雷斯特爾退休。退休後的一天,福雷斯特爾突然“精神失常”,向朋友們說起“糊話”來,他的談話包括南極洲地下存在著秘密的雅利安城等。 1949年5月,“精神出了問題”的福雷斯特爾被送往馬里蘭州貝塞斯達的海軍醫院精神病房。不久,美軍稱福雷斯特爾在病房中試圖用床單吊死自己時,不慎掉到窗外摔死,美軍軍方將他的死因定性為自殺,此案不了了之。
Saturday, December 25, 2010
法國村莊被疑UFO基地 2012末世論者蜂擁而至
這個村莊已經被末世論者擠爆了
瑪雅人的末世傳說的威力有多大,看過電影《2012》的人肯定深刻體會。如今,距離2012年僅剩下兩年的時間,很多人開始為末日做各種相應的準備,甚至舉家遷移到那些可能度過末日的地方。日前就有外媒報導,一個法國小村莊就成了他們的駐扎地。
Bugarach是法國南部的一個小村莊,這裏風景宜人,此前當地的村民僅有189人。但目前這個村莊的人口暴增了10000人,至於原因則是和2012年的末日傳說有關。據悉,很多2012末世論者們相信這個村莊下面是外星人的基地,擁有太空飛船,屆時將會幫助人類度過災難。
事件的起因是村莊中的一位老人,他曾經宣稱曾經在這裏看到過外星人的飛船起降,自此這裏變成了外星迷們經常光顧的區域,加上電影《2012》的影響,這裏更成了2012末世論者們經常提及的“聖地”。
以訛傳訛,這裏便聚集了各種各樣的有錢人,富豪們賣光了村莊附近的房地產,當地的旅館也是爆滿,根本容納不下新來的人,更為詭異的是每當夜幕降臨時,這裏將會進行各種各樣的宗教儀式,“祭祀”們講著關於末日將會來臨的場景,讓你覺得如同真的一般。
目前,該村莊所屬的轄區開始有所行動,市長非常嚴肅的說:“這裏僅能夠容納200人,但現在竟然有10000人,這太不可思議了,我認為2012年12月時應該派軍隊封鎖這一區域。”
Thursday, December 23, 2010
新西蘭軍方公開2000頁目擊UFO加密文件
兩位前新西蘭空軍攝影分析師用“高深莫測”形容這張照片。照片是1979年10月27日早晨從新西蘭上空的一架飛機上拍攝的眾多照片中的一張。
據外電報導,新西蘭軍方12月22日公開了數百份關於目擊不明飛行物(UFO)和據信“接觸”地外生物的加密報告。
據報導,這數百份秘密報告生成的時期最早可追溯到1954年,最新的則至2009年,多達2000頁文件。在文件當中,新西蘭軍方人士、商業客機飛行員、社會公眾列舉了他們曾“近距離目睹”不明飛行物的經歷。
一些文件內容包括對飛碟類不明飛行物所畫的圖畫、對於“外星人”戴著“法老面具”的語言描述以及據稱是地外生物留下的文字訊息。
在密件公開前,新西蘭空軍中隊負責人塔馬立基說,新西蘭國防軍不會對這些檔案的內容發表評論,也沒有動用資源調查這些所謂的不明飛行物目擊事件。塔馬立基指出,“我們僅僅是對訊息進行收集,我們不會調查或評估這些事件,也還沒有證實報告中(所描述)的任何事情”。
報導稱,在眾多文件中,有一件被描述最多的不明飛行物目擊事件,是1978年時人們在新西蘭南島凱庫拉對天空中兩道奇怪光線的目擊。一個電視臺攝製組從一架飛機上拍攝到了當時的景象。當時,這件事情登上了全球多家媒體的頭條。
不過,新西蘭空軍當時的報告解釋說,這可能是一種自然的光線折射現象,可能是船上光線被折射到了雲層當中,或者是人們在地球上看金星發出光線被折射後產生的一種特殊景象。
報導還指出,這次公佈的秘密文件都是影印件,原件仍被保存在新西蘭國家檔案館內,有的文件將一直保存到2080年。
Monday, December 20, 2010
科學家稱地外生命存在可能性與日俱增
近來,一系列新發現似乎使得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越來越大,遺憾的是,天文學家至今尚未發現這方面的確鑿證據。不過,一些科學家對尋找地外生命的前景充滿樂觀。
地外生命存在的兩個要素
過去幾天,一個研究小組報告稱宇宙中的恆星數量是他們以前所認為的三倍。而另一個研究小組發現了一種能以劇毒砷為食的細菌,加深了我們對生命如何在最為惡劣的環境中生存的了解。而今年初,天文學家還首次表示他們發現了一顆潛在的宜居行星。美宇航局天體生物學研究所主任卡爾·佩爾徹(Carl Pilcher)說:『地外生命存在的證據越來越明顯。我認為看過這些證據的人都會說,「地球之外一定有生命。」』
天體生物學研究所主要從事宇宙生命起源、進化等方面的研究。不過,由於部分研究得出的是全新的結論,科學家仍在對這些結論有多大可信度進行爭論。一些科學家本周公開抨擊了美宇航局對食砷菌的研究方式,對其有效性提出了質疑。另一個讓我們不能太興奮的原因是,尋找生命應該從小處著眼,接著再去研究生命的進化。
黏菌而非外星人更有可能是地外生命存在的最早跡象。黏菌可以在極端環境進化。科學家制作出了一個等式,用於計算另一個星球存在高級生命形式的幾率。不過,這個等式只是對非天文因素做出了猜測,如智能生命進化的可能性,文明持續多長時間。鑒於此,計算結果取決於兩個基本要素:宇宙中可以支持生命存在的星球有多少?生命在那裡紮根的難度有多大?
上周的一系列發現既增加了生命潛在家園的數量,也拓展了生命的定義范圍。美聯社采訪的十位科學家均認為,這意味著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比以前任何時候都大。搜尋地外文明計劃(SETI)協會資深天文學家塞思·肖斯塔克(Seth Shostak)簡要描述了行星數量的天文發現以及地球上對生命頑強的發現。他說:『所有這些發現都指向一點,那就是地球之外存在生命跡象。』
轉變搜索地外生命思路
12月8日刊登在《自然》雜誌網站上的兩項新研究進一步增強了科學家對系外行星的興趣,雖然它們並未就地外生命的存在提供更確切的證據。一項研究發現了一顆比木星還大的超熱行星,其大氣似乎充滿了碳。在另一項研究中,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至少有四個年輕超大行星的恆星,對過去的理論提出了挑戰,即一個恆星系所能擁有的超大行星的數量是有限制的。
那些致力於尋找地外生命的科學家一度被指責只是在科學邊緣進行探索。肖斯塔克表示,事實與外界的指責截然相反。他說,鑒於相關證據越來越多,如今相信地球是宇宙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就像是相信奇跡發生一樣:『而天文學家往往不相信奇跡。』不過,天文學家確實只相信證據,問題是他們迄今並沒有找到地外生命的證據。
沒有找到綠色外星人不說,科學家連可以確切指出它是活的外星生命的細菌都沒發現。即便發現於加利福尼亞莫諾湖的食砷菌都不是來自於地外星球,只是在實驗室中生成的。但是,美宇航局天體生物學家克裡斯·麥凱伊(Chris McKay)說:『沒有任何證據說明對發現地外生命保持樂觀是愚蠢的行為。』麥凱伊致力於在火星和地球極端環境尋找生命的研究。
首先,一個根本問題便是地外生命可能在哪裡存在。幾年前,天文學家認為,只有在繞類日恆星旋轉的行星上及其周圍纔可能找到生命。所以,科學家過去一直在像地球一樣的星球尋找生命。結果,宇宙中最常見的恆星紅矮星被排除在外。紅矮星比太陽更小,也更暗。宇宙中90%的恆星都是紅矮星。天文學家原本認為,繞紅矮星運轉的行星不會有生命。
恆星數量是以前估計三倍
然而,三年前,美宇航局召集了這一領域的頂級專家進行研究,結果發現生命有可能存在於繞紅矮星運轉的行星上。這些行星離其恆星更近,旋轉速度沒有地球快。科學家認為它們適於生命存在,這些小恆星周圍環境雖與地球不一樣,但並不排斥生命。這樣一來,宇宙可能不是新增了數十億個星球,而是數倍於這個數字的星球。
上周,耶魯大學一位天文學家表示,宇宙裡的恆星總數可能是我們以前估計數值的3倍,也就是說,宇宙裡有3×1023(10的23次冪)顆恆星。哈佛大學的利薩·卡爾特尼格(Lisa Kaltenegger)表示,科學家現在認為銀河系中有一半的恆星,擁有大小是地球10倍的行星,即可能維持生命存在的『超級地球』。第二個問題則是,所謂『宜居帶』(這些地方不太熱也不太冷)究竟有多少顆這樣的星球。
一個研究小組在今年4月宣布發現了這樣一顆行星,雖然有些科學家對此提出了質疑。第三個問題是,生命的確切定義有什麼標准?在過去十五年,科學家發現地球生命可在酸性物質中生長,也可以在南極洲和其他極端環境中生長。這些發現的轟動性都比不上食砷菌的發現,經過科學家的訓練,這種細菌能以砷而非磷為生。
食砷菌將改變生命定義 碳、氫、氮、氧、磷和硫是地球上所有已知生命形式的六大基本構建元素。其中,磷是攜帶生命基因的DNA和RNA的主要化學成分,被認為是所有活細胞的最重要的元素。食砷菌的發現將改變生命的定義。卡爾特尼格說,既然極端環境中存在生命的可能性增大,這將使得適於生命存在的行星數量增多。卡爾特尼格還供職於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
華盛頓大學天文學家唐納德·布朗利(Donald Brownlee)對尋找地外生命的前景並不樂觀,他認為潛伏於外星球的生命不容易發現,即便真的存在,可能也是無法從遙遠的地方輕易看到的細菌。另外,系外行星上不同的地質和大氣作用力或許會阻止生命進化為更為復雜或有智能的生命。
如果要去尋找地外生命,火星或是最有可能的目標。天文學家表示,任何形式的生命可能都存在於有水的地下。其他候選星球還包括木星的衛星木衛二和土星的兩顆衛星土衛二和土衛六。卡爾特尼格說,望遠鏡也可能會發現有大氣的行星,有大氣就表明存在光合作用。另外,還有可能在地球上發現地外生命,比如隕石或DNA 與地球生命截然不同的東西。
麥凱伊表示,先進的地外生命形式或許能找到我們,或我們可以聽到他們傳輸的無線電信號。搜尋地外文明計劃協會正在從事這方面的工作,尋找智能生命的信號。肖斯塔克之所以向這個領域投入資金,正是源於他對發現地外生命的樂觀情緒。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肖斯塔克與所有聽眾打賭,科學家將在2026年左右找到地外生命的證據。
地外生命存在的兩個要素
過去幾天,一個研究小組報告稱宇宙中的恆星數量是他們以前所認為的三倍。而另一個研究小組發現了一種能以劇毒砷為食的細菌,加深了我們對生命如何在最為惡劣的環境中生存的了解。而今年初,天文學家還首次表示他們發現了一顆潛在的宜居行星。美宇航局天體生物學研究所主任卡爾·佩爾徹(Carl Pilcher)說:『地外生命存在的證據越來越明顯。我認為看過這些證據的人都會說,「地球之外一定有生命。」』
天體生物學研究所主要從事宇宙生命起源、進化等方面的研究。不過,由於部分研究得出的是全新的結論,科學家仍在對這些結論有多大可信度進行爭論。一些科學家本周公開抨擊了美宇航局對食砷菌的研究方式,對其有效性提出了質疑。另一個讓我們不能太興奮的原因是,尋找生命應該從小處著眼,接著再去研究生命的進化。
黏菌而非外星人更有可能是地外生命存在的最早跡象。黏菌可以在極端環境進化。科學家制作出了一個等式,用於計算另一個星球存在高級生命形式的幾率。不過,這個等式只是對非天文因素做出了猜測,如智能生命進化的可能性,文明持續多長時間。鑒於此,計算結果取決於兩個基本要素:宇宙中可以支持生命存在的星球有多少?生命在那裡紮根的難度有多大?
上周的一系列發現既增加了生命潛在家園的數量,也拓展了生命的定義范圍。美聯社采訪的十位科學家均認為,這意味著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比以前任何時候都大。搜尋地外文明計劃(SETI)協會資深天文學家塞思·肖斯塔克(Seth Shostak)簡要描述了行星數量的天文發現以及地球上對生命頑強的發現。他說:『所有這些發現都指向一點,那就是地球之外存在生命跡象。』
轉變搜索地外生命思路
12月8日刊登在《自然》雜誌網站上的兩項新研究進一步增強了科學家對系外行星的興趣,雖然它們並未就地外生命的存在提供更確切的證據。一項研究發現了一顆比木星還大的超熱行星,其大氣似乎充滿了碳。在另一項研究中,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至少有四個年輕超大行星的恆星,對過去的理論提出了挑戰,即一個恆星系所能擁有的超大行星的數量是有限制的。
那些致力於尋找地外生命的科學家一度被指責只是在科學邊緣進行探索。肖斯塔克表示,事實與外界的指責截然相反。他說,鑒於相關證據越來越多,如今相信地球是宇宙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就像是相信奇跡發生一樣:『而天文學家往往不相信奇跡。』不過,天文學家確實只相信證據,問題是他們迄今並沒有找到地外生命的證據。
沒有找到綠色外星人不說,科學家連可以確切指出它是活的外星生命的細菌都沒發現。即便發現於加利福尼亞莫諾湖的食砷菌都不是來自於地外星球,只是在實驗室中生成的。但是,美宇航局天體生物學家克裡斯·麥凱伊(Chris McKay)說:『沒有任何證據說明對發現地外生命保持樂觀是愚蠢的行為。』麥凱伊致力於在火星和地球極端環境尋找生命的研究。
首先,一個根本問題便是地外生命可能在哪裡存在。幾年前,天文學家認為,只有在繞類日恆星旋轉的行星上及其周圍纔可能找到生命。所以,科學家過去一直在像地球一樣的星球尋找生命。結果,宇宙中最常見的恆星紅矮星被排除在外。紅矮星比太陽更小,也更暗。宇宙中90%的恆星都是紅矮星。天文學家原本認為,繞紅矮星運轉的行星不會有生命。
恆星數量是以前估計三倍
然而,三年前,美宇航局召集了這一領域的頂級專家進行研究,結果發現生命有可能存在於繞紅矮星運轉的行星上。這些行星離其恆星更近,旋轉速度沒有地球快。科學家認為它們適於生命存在,這些小恆星周圍環境雖與地球不一樣,但並不排斥生命。這樣一來,宇宙可能不是新增了數十億個星球,而是數倍於這個數字的星球。
上周,耶魯大學一位天文學家表示,宇宙裡的恆星總數可能是我們以前估計數值的3倍,也就是說,宇宙裡有3×1023(10的23次冪)顆恆星。哈佛大學的利薩·卡爾特尼格(Lisa Kaltenegger)表示,科學家現在認為銀河系中有一半的恆星,擁有大小是地球10倍的行星,即可能維持生命存在的『超級地球』。第二個問題則是,所謂『宜居帶』(這些地方不太熱也不太冷)究竟有多少顆這樣的星球。
一個研究小組在今年4月宣布發現了這樣一顆行星,雖然有些科學家對此提出了質疑。第三個問題是,生命的確切定義有什麼標准?在過去十五年,科學家發現地球生命可在酸性物質中生長,也可以在南極洲和其他極端環境中生長。這些發現的轟動性都比不上食砷菌的發現,經過科學家的訓練,這種細菌能以砷而非磷為生。
食砷菌將改變生命定義 碳、氫、氮、氧、磷和硫是地球上所有已知生命形式的六大基本構建元素。其中,磷是攜帶生命基因的DNA和RNA的主要化學成分,被認為是所有活細胞的最重要的元素。食砷菌的發現將改變生命的定義。卡爾特尼格說,既然極端環境中存在生命的可能性增大,這將使得適於生命存在的行星數量增多。卡爾特尼格還供職於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
華盛頓大學天文學家唐納德·布朗利(Donald Brownlee)對尋找地外生命的前景並不樂觀,他認為潛伏於外星球的生命不容易發現,即便真的存在,可能也是無法從遙遠的地方輕易看到的細菌。另外,系外行星上不同的地質和大氣作用力或許會阻止生命進化為更為復雜或有智能的生命。
如果要去尋找地外生命,火星或是最有可能的目標。天文學家表示,任何形式的生命可能都存在於有水的地下。其他候選星球還包括木星的衛星木衛二和土星的兩顆衛星土衛二和土衛六。卡爾特尼格說,望遠鏡也可能會發現有大氣的行星,有大氣就表明存在光合作用。另外,還有可能在地球上發現地外生命,比如隕石或DNA 與地球生命截然不同的東西。
麥凱伊表示,先進的地外生命形式或許能找到我們,或我們可以聽到他們傳輸的無線電信號。搜尋地外文明計劃協會正在從事這方面的工作,尋找智能生命的信號。肖斯塔克之所以向這個領域投入資金,正是源於他對發現地外生命的樂觀情緒。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肖斯塔克與所有聽眾打賭,科學家將在2026年左右找到地外生命的證據。
Saturday, December 18, 2010
為追求震撼世人的視覺效果 俄媒曝光:美國竟曾想在月球上實施核爆!
1969年7月,美國太空人阿姆斯壯登上月球,極佳地展示了美國的綜合國力。實際上,美國人在登月10年前就曾將月球當做展示實力的廣告平臺,只是他們當時盤算的是在月球上搞核爆。俄羅斯《軍事觀察》網站12月4日一篇文章講述了這段歷史。
1.蘇聯領先 美國著急
冷戰期間,美蘇爭霸是兩國在各領域進行的全方位競爭,這種競爭在軍事領域表現得尤其明顯。美國先是在原子彈研制方面取得領先,但蘇聯在1949年迎頭趕上。此後,蘇聯在航太領域一直力壓美國,讓華盛頓的戰略決策者飽受壓力。
1957年10月,蘇聯率先將世界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送上太空軌道,這讓美國人感到顏面無光。隨後,他們奮起直追,但他們追趕蘇聯的腳步卻處處慢半拍。經過多次實驗,美國人終於在1958年1月將自己的首顆人造衛星——“探險者1號”送上太空,兩國暫時1:1打成平手。不過,美國衛星的重量要遠遜於蘇聯人的衛星。1959年,蘇聯人又發射了月球探測器,這讓對手更加焦急。直到1962年,美國人才交上同樣的答卷。
就這樣,在好幾年裏,美國人總是追不上蘇聯人的腳步,這促使其政府埋頭苦思,尋求打破這種局面的方法。就是在這一背景下,一個在月球上搞核爆的計劃浮上水面。
該計劃由美國空軍率先提出,其主要內容是用戰略導彈將一顆核彈頭發射至月球,讓其在月球表面爆炸。先不論該計劃可行性如何,單就其內容來說,這很明顯是一個“不經過腦袋想出來的主意”,是一個急於證明美國在軍事和科技領域並不遜色甚至強於蘇聯的計劃。儘管如此,這個計劃還是受到美國政府的重視,很快便組織一批科學家論證這一計劃的可行性。
2.高空核爆 畫面很炫
實際上,這一計劃的提出是有其獨特背景的。
20世紀50年代,美蘇均已掌握了核武器,於是兩國便開始在核試驗上較勁,直至一同將實驗場所搬到高空。這場“高空核試驗競賽”始於美國在1958年實施的“阿爾戈斯計劃”。當時,一支由9艘軍艦組成的美軍艦隊在絕密狀態下進行了X-17A導彈試射。這枚當量為1700噸TNT的核彈在南大西洋上空161公里處引爆。之後,美國又兩次用這種方式將核彈送上高空引爆。據悉,這種核試驗方式的成功讓美國軍方十分自豪。
此後,美國《紐約時報》披露了美軍的這三次核實驗,標示著太空核爆競賽的大幕正式在美蘇之間拉開。得知消息的蘇聯人在該領域進行了長時間探索,終於在3年後作出了有力的回應。這一年,一枚導彈從蘇聯阿斯特拉罕州的卡普斯京亞爾靶場騰空而起,將一枚核彈頭送入高空引爆。
據介紹,進行高空核爆實驗主要有四重目的:第一,研究反彈道導彈問題;第二,研究並解決核彈頭的突防問題;第三,研究高空核實驗對通訊、雷達與航空電子設備的影響;第四,進行一系列的科學研究,高空核爆會產生很多地球物理現象,可模擬類似的自然現象,探索自然規律。
實際上,美國在1958年一共實施了4次此類實驗,此後暫停了4年。到了1962年,美國又繼續進行相關實驗。在解釋為什麼要恢復高空核試驗時,時任美國總統的甘迺迪說:“我們正在雷達上花費大量金錢來加強我們的防禦能力,以發展反導彈系統,但我們不能確定核爆炸會讓多少設備停止工作而成為廢品。”甘迺迪的表態清楚地表明了美國進行高空核試驗的目的。
據介紹,在一次美國的高空核試驗中,爆炸形成的火球以及明亮的紅色球形波造成高頻無線電通訊和雷達通訊中斷,爆點500多公里外的兔子視網膜竟被燒傷。當這枚核彈爆炸時,在夏威夷地平線上空可見一道銳利明亮的閃光。1963年8月5日,美、蘇、英在莫斯科簽訂三國大氣層核禁試條約之前,美國一共進行了15次高空核試驗,蘇聯進行了10次。
美蘇在高空核試驗領域的競爭,凸顯了兩國競爭之激烈。而1958年那次高空核試驗所造成了瑰麗景色則啟發了美國空軍:如果在月球上也出現這麼明亮的閃光,並讓半個地球的人們都看到它,那麼美國雄厚的軍事科技實力一定可得到充分展現。即使不出現瑰麗的閃光,只是像在地球上那樣形成蘑菇雲,那也足夠讓人震撼。就這樣,美國空軍提出了月球核爆的設想。
3.不顧環保 計劃炸月
據曾參與“月球核爆項目可行性論證”的美國科學家瑞菲爾介紹,美國空軍最初計劃在月球引爆一枚氫彈,但是氫彈太重,當時的彈道導彈尚無力將這麼重的彈頭送至38.4萬公里外的月球上。這樣一來,美空軍就決定還是用原子彈。經過討論,決定用與轟炸廣島時一樣大小的原子彈。
瑞菲爾稱,這項核試驗足夠驚世駭俗,它計劃將那枚原子彈安裝在一枚洲際彈道導彈上,然後將其對準月球發射出去,讓它在月球表面爆炸。參與論證工作的科學家們被分成數個小組。瑞菲爾所在的小組專門研究此次核試驗的視覺效果、將給科學研究帶來怎樣的突破以及爆炸會如何影響月球表面。
1958年,美國空軍的幾名高官找到瑞菲爾並向他闡述了這一計劃。一開始,這遭到瑞菲爾的反對。瑞菲爾表示,破壞月球潔凈的環境將付出巨大代價。但美國空軍當時只對實驗的技術問題負責,他們認為這一計劃在技術上是可行的,至於環境後果,軍方不予考慮。當時,美軍彈道導彈有能力擊中月球,準確度在3公里範圍內。最終,在美國軍方的命令下,瑞菲爾無奈地參加論證工作。
4.風險太高 逃過一劫
論證工作代號為“A119計劃”。瑞菲爾透露,這明顯是一場用來炫耀的核試驗。雖然美國當時在太空競賽中落後於蘇聯,但他們想用這種方式制造出一個讓半個地球的人都看得到的大蘑菇雲,以顯示美國的實力並不遜色。
在芝加哥某空軍基地,這項研究在封閉狀態下緊急進行著,除了物理學家,天文學家、生物學家等多領域的專家也都參與這項研究。美國著名天體物理學家、科普工作者卡爾‧薩甘就是其中一員,他的任務包括,探索可否通過爆炸來判斷月球上存在有機分子。來自芝加哥大學的科學家昂瑞克‧弗米也參與其事,據稱他在此項研究中佔據十分重要的地位。
從參與論證工作的龐大隊伍可看出這一實驗的復雜性,而專門針對爆炸的視覺效果進行研究更是說明了美國這項實驗的目的。然而,經過長時間論證,專家們的結論卻讓美國政府頗為失望。論證結果是:實驗風險過大,宜謹慎進行。
瑞菲爾介紹,經過長時間驗證,專家們得出結論,向月球發射核彈頭,除了能在其表面上炸出一個大坑外,其他效果恐怕都很難達到。按照論證,爆炸確實可以形成煙塵,但由於月球上並沒像地球一樣的大氣層,煙塵將向四面八方擴散,無法形成在地球上看到的巨大蘑菇雲。
此外,瑞菲爾所在的小組還論證了在太陽光照射和沒有太陽光照射這兩種情況下,核爆將形成何種視覺效果,並認為在月球的陰暗面進行核爆的視覺效果最好,若在有陽光的一面或其邊緣進行核爆,效果將大打折扣。除了視覺效果,專家們還從別的角度對實驗進行詳細論證。經過一年多的論證,專家們得出的結論讓美國政府十分失望。專家們認為,相比其他可用來證明美國軍事和科技實力的方法來說,向月球發射核武器的風險和代價都太高了。
美國政府權衡利弊之後,最終決定取消這一計劃。就這樣,月亮逃過了一劫。
如今,許多冷戰時期的文件都已公開了,但有關“A119計劃”的資料卻一直被封存。天文學家薩甘1996年去世後,該計劃逐步為人所知,但也只是部分披露。據瑞菲爾透露,從1958年5月到1959年1月,他們一共交了8份可行性研究報告,但它們在1987年被全部銷毀。
Tuesday, December 14, 2010
監視器拍下不明白影
美國南卡羅萊納州的安德森市政府,最近來了一個不速之客,不過一般人肉眼看不到,只有監視器鏡頭拍到它的白影,打從上個月開始,安德森市政府辦公室三不五時,就會拍到一團白影出沒,市政府員工再三檢查攝影鏡頭,也關上百葉窗,避免光影造成誤會,結果就是找不出白影究竟是怎麼來的。
監視器上拍到一團白影,在安德森市政府辦公室裡移動,到椅子上坐了下來,當班警衛看了嚇一大跳,還以為自己眼花。安全警衛柯伯特:「就像是一小團鬼影走來走去。」
辦公室裡明明一個人也沒有,白影飄過地面,來到椅子上,接著消失無蹤,監視器不只一次捕捉到它的身影,它三不五時就來光顧,找來專家檢查監視錄影設備,結果根本沒問題。資訊技術主任康寧漢:「如我所說,我們不曉得這是什麼東西。」
大夥兒不信邪,原本以為是窗外的光影作祟,把百葉窗拉上,白影反而更清楚,也有人懷疑是鏡頭前有蟲蟲亂跑,連忙把鏡頭擦乾淨,再裝上保護罩,白影還是照來不誤,而且市政府的其他辦公室都沒有,它就是對這裡情有獨鐘,還好從沒惹過任何麻煩。市政府員工:「如果是鬼的話,也許它是友善小精靈卡士伯。」
市政府員工還給它取了名字,叫做克萊兒,原本不信鬼神的警衛經常和它打照面,現在可不敢鐵齒。柯伯特:「我只能說這是某種形體,我到現在還不確定到底是什麼,不過它的確存在。」
Monday, December 13, 2010
前美國空軍司令宣稱2011年4月外星人造訪地球
曾擔任美國北美防空司令部軍官的斯坦利·富勒姆稱,外星人將在明年乘坐UFO拜訪地球,4月份的時候先去莫斯科,一個星期之後將造訪倫敦。
據ufodigest.com網站稱,富勒姆曾與一伙叫做『Transcendors』的外星人取得聯系。而富勒姆預測UFO目擊事件的信息也是從這伙外星人那裡獲得的。
富勒姆曾在今年9月份新出版的書中預測,今年10月13日是外星人拜訪地球各大城市的日子。
現在,地球人目擊UFO事件越來越頻繁,不過卻沒有外星人存在的確鑿證據。
Sunday, December 12, 2010
真路比利畀UFO破法!
【本報綜合報道】馬刺球星真路比利早前親眼目睹不明飛行物體(UFO),過程更被在場球迷拍到,事件即遭美國傳媒大肆炒作,證明該阿根廷球星並非「吹水」。未知是否受UFO事件困擾,真路比利近仗表現大跌Watt,慶幸昨日靠小將貝理雅發威,馬刺才能勇挫鷹隊取得4連捷!
據美國《馬刺國度》報道,馬刺本月2日作客洛杉磯對快艇前,真路比利在聖莫尼卡目睹疑似飛機墜落,但翌日卻找不到任何墜機新聞,故此便認為是UFO。在場一位欲向真路比利索取簽名的球迷,將整個過程拍低並上載到《TMZ》網站,消息受美國各大傳媒大肆報道。
目睹事件後大失水準
真路比利昨在Twitter上留言:「很高興現場有其他目擊者,證明我不是精神錯亂!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我相信其他星球一樣有生物,可能他們亦有屬於自己的籃球聯賽。」馬刺老將邦拿則認為美國政府未有作出回應是陰謀,似乎是美軍刻意隱瞞一些秘密。
深信有外星人及UFO存在的真路比利,自該次事件後一直心不在焉,連帶場上表現亦受影響,踏入12月連續4仗命中率不足3成,昨日更錄得6次失誤,可幸其他馬刺隊友生性,當中小將貝理雅貢獻16分、12個籃板及4次偷波,協助馬刺主場以108比92擊敗鷹隊,助球隊4連勝。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sport/20101212/00286_004.html
據美國《馬刺國度》報道,馬刺本月2日作客洛杉磯對快艇前,真路比利在聖莫尼卡目睹疑似飛機墜落,但翌日卻找不到任何墜機新聞,故此便認為是UFO。在場一位欲向真路比利索取簽名的球迷,將整個過程拍低並上載到《TMZ》網站,消息受美國各大傳媒大肆報道。
目睹事件後大失水準
真路比利昨在Twitter上留言:「很高興現場有其他目擊者,證明我不是精神錯亂!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我相信其他星球一樣有生物,可能他們亦有屬於自己的籃球聯賽。」馬刺老將邦拿則認為美國政府未有作出回應是陰謀,似乎是美軍刻意隱瞞一些秘密。
深信有外星人及UFO存在的真路比利,自該次事件後一直心不在焉,連帶場上表現亦受影響,踏入12月連續4仗命中率不足3成,昨日更錄得6次失誤,可幸其他馬刺隊友生性,當中小將貝理雅貢獻16分、12個籃板及4次偷波,協助馬刺主場以108比92擊敗鷹隊,助球隊4連勝。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sport/20101212/00286_004.html
美森林現怪物 眼發光「蜘蛛俠」
美國一名獵人聲稱在路易斯安那州打獵時,於黑夜拍攝到一隻兩眼發光的半人半獸怪物出沒的片段(圖),引起網民議論,有人指牠外形與漫畫角色蜘蛛俠很相似。
拍攝者是一名獵鹿者,他說早前到伯威克鎮( Berwick)一個森林保護區,在黑夜中守候鹿隻時,眼前突然出現一個幽靈般的物體。牠由灌木叢中爬出來,伏在地上,彷彿只會爬,不會直立式走路。從照片中可見,怪物的雙眼在獵人火炬照亮下,顯得明亮發光。怪物看到人有點害怕,很快就逃回森林,失去蹤影。
獵鹿者拍下照片後感到很害怕,一度鬆手,令攝影機跌落地上,幸好記憶卡沒有損毀。他將照片放在打獵網站,不過網民認為照片造假。一名網民更聲稱,可怕怪物的影像,是由一個兩年前推出的電腦遊戲中偷下來。
英國《每日郵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01212&sec_id=15335&art_id=14757656&av_id=14758274
Saturday, December 4, 2010
科學家教機器人閱讀從而自主行動
本田研制的機器人P-2,1997年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可以做決定的機器人。具備閱讀能力的機器人有望追隨P-2的足跡,在人工智能的道路上繼續前進。
科學家正試圖教機器人掌握閱讀能力,讓它們能夠看懂交通標誌和商店名字,從而可以自己『生活』。專家們認為研制具備閱讀能力的人工智能機器人相對比較簡單,因為電腦已經能夠將掃描的書籍轉換成文字。
目前,一組機器人專家正在制造一個測試用機器人,名為『瑪吉』(Marge)。『瑪吉』身上安裝了先進的OCR(光學字符識別)閱讀軟件。這種新型機器人有望被用於營救行動,根據各種標識知道自己應該進入哪些建築。『瑪吉』的早期原型安裝了一部詞典和拼寫檢查程序,用於鑒別書寫不清楚的文字。
牛津大學機器人專家伊格瑪·珀斯納博士表示,研制出具備閱讀能力的機器人將是一項巨大進步。他在接受《新科學家》雜誌採訪時說:『有時候,你可以根據一個封閉房間上的標簽準確判斷可能在這個房間內找到什麼。閱讀能力能夠幫助你探測無法直接看到的東西。』然而,機器人在閱讀方面卻面臨很大難度,很難判斷看到的是什麼,此外,它們仍無法閱讀書寫在曲面上的文字。
珀斯納指出:『OCR軟件並不完美,因為機器人看到的有時並不是文字。它會使出全力,將看到的一切都轉化成文字,例如磚牆和煙囪。』在掃描新聞網站時,『瑪吉』成功閱讀了頁面上的詞匯並理解它的含義。現在的它已經知道Barclays是一家銀行,Strada是一家餐館。目前,珀斯納正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彼得·科克合作研制具備閱讀能力的機器人。
加拿大蒙特利爾的麥吉爾大學的格雷戈裡·杜德克將教機器人閱讀描述為『具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獨創性』。他說:『我個人認為將OCR軟件應用於移動機器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只要略加思考,你就會意識到這種機器人將發揮很大作用,這一點毫無疑問。』
Thursday, December 2, 2010
德研發出自動生成機器人 機器人也能造機器人
『遺傳機器人』正朝著不需要人類插手即能完全自行制造的機器人進發。最近,德國科學家使用遺傳軟件算法和快速制造技術創造出了這種能自動生成的機器人結構,並將於12月1日至4日在德國法蘭克福歐洲國際模具展覽會上展示這些移動機器人。
對於工程師來說,讓機器人的運動模式化並使它們移動或能夠抓住物體一直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法蘭克福機械工程和機械制造自動化研究所(IPA)的科學家摒棄設計工程師的人為干擾,成功地通過一個遺傳軟件算法制造出了能自動生成的運動機器人。
這種機器人由具有球窩接頭的圓柱形管子組成,其中的球窩接頭可以根據外部因素或所要制作出的機器人的功能呈現不同的形狀。IPA的工業設計師兼產品研發人員安德裡亞斯·費許表示,唯一需要輸入的命令是,盡可能有效地沿一個水平面向前移動。軟件算法中包含的適應度函數會選擇運動單元,使用這些運動單元,『遺傳機器人』能夠沿著表面前進,軟件決定管子的形狀、運動點的方位以及驅動器的方位。
該運動機器人的設計基礎是一個電子馬達,讓機器人能順利行動。其中,包括地面摩擦、重力等重要的環境影響都被考慮在內。如果該『遺傳機器人』准備對抗表面出現的凹凸不平、爬樓梯或者劃水,軟件算法也會模擬這些環境條件,並提供不止一個解決方案,讓設計師從中選出最合適的。費許解釋說,該『遺傳機器人』系統也能夠被用來設計子部件,比如工業機器人的夾緊結構。
仿生學為該『遺傳機器人』的運動提供了基礎。科學家在設計時,廣泛使用了自然法則,並用快速制造技術獲得了最終要得到的仿生結構。最初的遺傳算法由美國布蘭迪斯大學科學家胡迪·利普森和喬丹·波拉克所研發,經瑞士的i2p公司對軟件進一步優化和修正後,科學家可以直接得到機器人的幾何形狀。
這個完全自動生成的機器人結構具有四處移動的能力,能使用同其腿部和關節連接在一起的電子設備來移動,超輕型的結構也能減少機器人的重量,而不會影響其能力。科學家希望自行演化機器人可以成為探索太空的利器,在各種險惡的地形、大氣和輻射中『生存』。
不僅乾活兒用機器人,就連設計和制造機器人都用上了『機器人』!那些放心不下自己『飯碗』的讀者可能不會喜歡德國科學家這項成就,盡管它堪稱人工智能領域的一個創舉。機器人雖能代替人類出色地完成許多繁重、枯燥或危險任務,但也確曾影響過一部分人的生計。然而,人類社會發展史證明,先進的機器設備在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同時,也必將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沒有機器人,人將成為機器;有了機器人,人將成為閑不著卻舒服的主人。
Wednesday, December 1, 2010
科學家推斷地球再變暖恐龍將回歸 可由蜥蜴進化
30億年前全球變暖曾讓蜥蜴進化成恐龍
倫敦大學皇家霍洛威學院的霍華德·法爾孔博士通過研究發現,30億年前的一波全球變暖讓當時的蜥蜴進化成了恐龍;30億年後的今天,氣候變暖重演,蜥蜴有可能再次進化成恐龍。
石炭紀時代還沒發生板塊漂移,地球陸地仍被厚厚的熱帶雨林覆蓋,並由爬行動物所統治。而現在,據科學家稱,地球暖化更勝以往,熱帶雨林都變成了沙漠中的綠島。蜥蜴只有重新調整,以適應如此乾燥的環境,按照這種趨勢發展下去,它們將再次進化成不同種類的恐龍。
霍華德博士通過這項研究,揭示出這一波全球變暖將間接推動哺乳類動物的進化。他說:『目前的氣候變化把熱帶雨林切成小塊,生態也變得更脆弱;原先群居的爬行動物也被分成一個個小群體,每個群體之間開始向不同的方向進化,差異產生了,並且越來越大,以適應各種各樣的生態環境。』他又補充說:『通過搜集、研究全球各地的化石,我們首次發現了這一進化現象。』
Subscribe to:
Posts (Atom)